Uncategorized

Tao Te Ching Chapter 31

31st ChapterWeapons are ominous things. People detest them.Therefore, it is not the choice of followers of the Tao.A nobleman prefers “left”, but for whom prefers violence he prefers “right”. (In ancient philosophy, left represents Yan, which relates to birth; right represents Yin, which relates to death.) Weapons are ominous things; […]

道德經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者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譯文]兵器啊,是不祥的東西,人們都厭惡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居處以左為貴,而用兵的人就以右為貴(古人以左為陽以右為陰。陽生而陰殺) 。兵器這個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西,他們是萬不得已才用它。君子以恬淡的生活為最好,勝了他人他們並不以為那是美好的,若以為勝了他人是美好的事,那他就會是喜歡擊倒別人的人。喜歡擊倒別人的人,他的志向就不可能行於天下。吉慶的事情以左邊為上,兇喪的事情以右方為上,輔助主力軍作戰的偏將軍居於左邊,元帥上將軍居於右邊,這就說明要以喪禮對待出兵這件事。戰爭中殺人眾多時,該是哀痛的心情的,就算打了勝仗,也要以喪禮去紀念戰死的人。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30

30th ChapterOne who advises his leader with Tao, won’t recommend conquering others with armed force.He won’t solve problems with violence, as the problems will keep coming back.Wherever war goes, thorns grow.Wherever a battle has been fought, the land is devastated.For many years it will be in bad condition. Even when […]

道德經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至,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衿,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為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依照「道」的原則輔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強行於天下,用兵這件事一定會使衝突循環不已,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軍隊所到的地方,土地被荒廢,荊棘就會叢生。大戰之後,一定會重創元氣而有荒年。善於輔佐之人,就算出兵,達到效果就會停止用兵,並不敢藉用兵力已壓垮或強取對方。達到目的了卻不自以為強大,達到目的了也不去誇耀勝利,達到目的了也不會驕傲,會認為達到目的是出於不得已而出兵,達到目的也不會強取他人利益。事物過於強大往往就會走向衰朽,這就說明它的作為不符合於「道」,不符合於「道」的,就會很快滅亡。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心有誇耀、驕傲或為私利而產生敵意或仇恨,造成人我分離的,最終都會導致死亡。在上帝的教導中勸戒我們要把精力放在致力於用愛的力量來建立人類的團結與和平,而不是放在如何打倒對方,製造更多的敵視與不和。 在觀察宇宙現象時,我們會發現生命所繞旋的軸心乃是愛,而死亡和毀滅所繞旋的軸心乃是敵意和仇恨。……在所有的層級和王國,團結、一致、友愛和情誼是生命之因,而不和、敵視和分離永遠是導致死亡的因素。有鑑於此,我們必須竭盡生命和靈魂去奮鬥,這樣,日復一日,人類之間的團結和一致就會不斷增強,友愛與親合就能放射出更加榮耀的燦爛光輝,變得更加昭然。  ──阿博都巴哈,弘揚世界和平8/17/1912 喜歡用武力解決事情者,多因為對神無敬畏之心,對人無敬重之舉。聖尊說:   上帝所眷愛的人們無論聚集何處、遇見何人,必須在對上帝的態度上,在讚美上帝榮耀的舉止上,表現得極其謙卑與臣服,以致於他們腳下的塵土的每一個原子都足以為他們虔誠的程度作證。這些聖潔靈魂的交談所具有的影響力,甚至可撼動這些原子。他們的行為舉止必須如此的純潔,以致於連他們腳踩的大地也絕不會對他們說:「我要比你們優越。你看,我多有耐性地背負著農夫加諸於我的負荷。我是上帝的工具,不斷將萬恩之源託付與我的賜福施予萬物。儘管我擁有這些光榮,和不可勝數的財富—足以供應一切造物所需的財富—但看,我是多麽的謙卑,看我如何絕對地臣服,允許人們踐踏於腳下……。」──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 5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29

29th ChapterIf a man rules his people with repression, from what I see he won’t win his people’s hearts that way.Humans are divine instruments; one can’t treat them like that.Even when asking them to do something one can’t force them.A minister won’t succeed if he goes against his people’s will.If […]

道德經 第 29 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想要治理天下,卻又要用強制、有為的辦法取天下,我看他是不能夠達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聖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也不可以強力統治他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違背人民意願就會招致失敗,強力統治就會失去民心。因此,聖人不以自己的意願為意願,所以也就不會失敗;不強制人民依自己意願去做,所以不會失去民心。故世間的一切事物,可以看出世人秉性不一,有做自己想做的、也有跟隨著做的;有慢慢來的、也有急性的,有剛強的、也有軟弱的;有安居的、也有正處於困境或危險的。因此,聖人治理的方式是解決極端的人事物、除去奢侈浪費的歪風、除去過度的政策法度。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人民是上帝創造的神器(皿),是國家、世界的資財,就如佛陀說的「眾生皆是佛」。若我們對此認識愈深,就愈能尊重人。巴哈歐拉啟示給民選代表的話有這麼一段: 「各國的民選代表啊!設若你們用心地檢視,你們自當彼此共同磋商,把你們唯一的關注,集中在有利於人類的福祉,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事務之上。你們當把世界看成人的身體,雖然它被創造時完美無瑕,卻由於種種原因,罹患了各種失調與疾病,痛苦不堪。沒有哪一天看到它的病情有所起色,不但如此,由於投在無知庸醫的治療之下,使得病情日益加重。偶爾在某個時候,會遇到比較高明的大夫,雖然他治好了身體的某一部分,但其他部分仍然痛苦依舊。全知者、全智者如此告誡你們。 如今,我等看見,世界在傲慢的統治者恣意妄為的處置下,沖昏了頭,連何者對他們最為有利也弄不清楚,更遑論認識如此令人困惑,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啟示了。每當他們之中有人想要改善其景況時,他們的動機,無論是明或暗,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作考量。由於動機不良,不具價值,因此,醫療的效果也很有限。 主,上帝訂下以醫治全世界的至高藥方與最強大的工具,乃是團結全人類於一個世界性的聖道,和一個共同的信仰之下。這必須要一位熟練、全能、高明的神醫,才能竟其功於一役,其餘皆是枉然。誠然,這是真理,其餘均屬謬誤。」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5 中國古代崇尚敬天(使治理符合天帝旨意),也以禮賢為貴(不敢以自己的利益為考量),這是「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的典範。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28

28th ChapterA man knows his masculine power,but he prefers showing his feminine power,gentle and soft like a stream to nourish others.Because he continuously nourishes others’ livesand doesn’t stop,His heart returns to the gentleness and softness of an infant. A man knows that when he spreads the light, fame will follow,but […]

道德經 第 28 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譯文]一個人深知什麼是陽剛的力量,但他寧可安守雌柔的孕育地位,做為天下的溪澗,以溫柔如流水般的滋養生命。因為他像溪水般的滋潤他人生命,所以那永恆的德性就不會與他分離,這使他的心就像嬰孩般純潔柔軟(不會對人有傷害)。一個人深知什麼是光明,但他卻安處於黯昧、不顯耀的地位,他以這種方式彰顯公正做為天下的典範。因為他不求顯耀的公正典範,所以他永恆的美德就不會有差錯,這使他的心就像不可窮極的真理(與道相應)。一個人深知什麼是天帝榮耀,但他卻安守卑辱的地位,做為天下之川谷,他的謙卑使他成為資才匯集處,同時也提供資才以利益人。因為他像山谷川谷一樣能匯集、也能供應資才,所以他永恆的德性就更顯得充足,這使他的心性(自性)原原本本地展現、沒有修飾的樸實樣子。真誠樸實的人是對萬事萬物具有吸引力的,若用這樣的人,他的團體組織(或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組織(或國家)就能夠團結一心而不分割。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靈性之子啊!我首要的訓言是這樣的,你要有純潔仁慈而光明的心,這樣,才能成為亙古不變的、不滅的、永恆的。—巴哈歐拉,隱言經上1 在上帝的教導中強調,純潔仁慈而光明的心(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才能使生命成為永恆。此外,對人寬容(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誠懇公正(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聖尊如此說: 「上帝所眷愛的人們必須對同胞寬容,純潔脫俗、一塵不染,誠懇公正,以致世人都公認他們就是上帝在人間所託付的受託者。」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5 上帝派遣到人間的啟示者本身就是最好的典範,若人們睜開洞察之眼去看,將會發現祂們的謙和,是吸引上帝追隨者的真正吸引 力。 但看,達比啊!上帝,那至高之真理的傑作吧!你說:上帝那瀰漫萬千世界的力量何其偉大啊!祂超凡絕塵的境界,無限地高超,為所有造物所不能趨及與理解!然而,祂的謙和何其榮耀—榮耀的是祂的謙和,它溶化了親近上帝之人的心。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5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27

27th ChapterA man that is good at serving others will leave no trace of his action.A man that is good at speaking will speak carefully and leave no harm.A man that is good at planning does not complicate his preparation.A man that is good at latching a door does not […]

道德經 第 27 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善於行事的,小心謹慎而不會留下痕跡;善於言談的,小心謹慎而不會有過失;善於計數的,不用竹碼子(善於計劃的,不用計謀使事情複雜);善於關鎖門戶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開(善於緊密人際關係的,不用特別方法就能栓繫人心);善於捆縛的,不用繩索而使人不能解開(善於召集人的,不用特別方法就能將人心連繫起來)。因此,善於救助人的聖人,他不會遺棄人;他也常善於物(才)盡其用,所以沒有被廢棄的物品(資才、才能),這稱做「襲明(洞察人的眼是明亮的)」。所以善於洞察人的,可以作為不善人(不能洞悉自己內在的人、不了解自己潛能)的老師;善人者可以培養不善人者的潛能,所以「不善人」是「善人」可以一起改變世界的資才/人才。若人們不尊重可以幫助他開發潛能的人,或不愛惜每個人才,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大的糊塗,這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聖尊啟示給世上的君王如此說道: 「願你能接受我的勸勉,當致力於以公平正義來統治你的子民,以致上帝能高舉你的名聲,將你正義之聲傳播至全世界。當心,以免你以犧牲你的子民為代價,而為你的大臣們加官晉爵,封疆進祿。你要擔心害怕聽到窮人和正人君子,在一天伊始,便為生計之所苦的嘆息聲,當做個對他們寬仁大量的國君。誠然,他們是你世上的寶藏。因此,你當如保護你的寶藏一樣地保護他們,以免圖謀掠奪之人從你手中將之奪走。當查詢他們的事務,每年,甚至每個月,都該去瞭解他們生活的實況,莫落得個怠忽職守的國君。」—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4 「世上的君王啊!……勿為了建造宮殿而掠奪民脂民膏。相反的,將你們自己欲於得到的東西施惠予他們吧。這樣,我等將在你們眼前顯現有益於你們的事物,願你們能明白。你們的人民就是你們的財富,當小心警惕,以免在你們統治期間,違反了上帝的誡命,把依靠你們保護的百姓交到強盜手中。你倚恃他們而統治,靠他們的所得而生存,仰仗他們的協助而征服。」—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9 若我們能理解上帝創造每個人都賦予他天賦。作為領導,若能努力去發現、並培養每個人的潛能,使每個人都能展現自己所善長的。這樣的領導,就會得到很多資財,完成想作的事情。每個人都是團隊的資財。 返回主(表)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