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Tao Te Ching Chapter 26

26th ChapterCultivating steadiness overcomes frivolity.Cultivating benevolence overcomes heartlessness.Therefore, the sage is steady in all things.Even if he is exposed to temptation, he will keep an unwavering mind. Why does a ruler treat everything with frivolity, and look down on the world?A frivolous ruler will lose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A […]

道德經 第 26 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譯文]穩重可以使輕率著根,靜定可以主宰躁動。因此有道之聖人終日之行,不離開傳送給人民利益,以便利於民為重。雖便利於民處在物質的誘惑中,但他仍安然處之,不被物質所迷惑。為什麼擁有兵車萬輛的大國君主,卻以追逐自己的利益而輕率地對待天下百姓呢?輕率就會使人失去立足(於百姓間)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他在百姓間)君主的權柄。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人變得輕浮或暴躁,是因為不了解自己崇高的使命。聖尊說: 「毎一部經典,不,每一節上帝所啟示的經文之目的,都是為了惠賜人類以公正和諒解,讓和平與安寧能在人間穩固地實現。所有能確保人們心靈的踏實感,提升人們的地位、和促進人們滿足感的舉措,在上帝的眼裡都是值得嘉許的。人若選擇去完成自己被賦予的崇高使命,他所能達到的地位有多麼崇高啊!反之,人也可以掉進連最卑劣的動物都不曾墮落的地步!朋友啊!緊緊地把握住今日為你們提供的機會,切莫剝奪自己分享祂那慷慨恩賜的機緣。我懇求上帝,願祂仁慈地惠助你們之中的每一位,在這受祝福的日子裡,以純良聖潔的言行來裝扮自己。誠然,祂憑自己的意旨行事。」 —巴哈歐拉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01 若我們的一意孤行與縱情慾的舉措,會給別人帶來不安時,都會剝奪我們分享祂慷慨恩賜的機緣。有時人們以為他擁有的財富是上天的賞賜,聖尊也這樣警告人們: 「人們哪!莫讓今生及其虛假蒙騙了你們,因為塵世及其所有,都在祂旨意的掌握中。祂以祂的旨意施恩於人,也以祂的旨意從祂欲意收回之人身上收回。祂依自己的意願行事。在祂的眼裡,設若塵世是那麼有價值,祂必然不會讓祂的敵人擁有它,即使渺小如一粒芥末子。」 —巴哈歐拉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03 「疏忽之子啊!別眷戀那瞬息的權勢及歡樂。你就像不機警的鳥,滿心自信地在枝頭唱歌;一旦捕鳥的死神把牠丟在塵土上之時,什麼歌聲、美姿、和色彩都將雲消霧散,不留一點痕跡。那麼,謹慎吧,情慾之奴!」 —巴哈歐拉 ,隱言經下75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25

25th ChapterThere is something there, but no one knows.It was there before heaven and earth were created.It has no sound and no form,It is single and unchanging!Its movement arises and then retires, comes and then returns, and it never stops.This is how life comes into being and is nourished, so […]

道德經 第 25 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有一個東西 (「道」) 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它具有獨一性與不變之絕對性,循環運行而不停歇,可以將其視為孕育萬物的母體。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強把它叫做「道」,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遙不見邊際(逝),但它的運行無限延伸(遠),而後又會回到原本(返)。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創造界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遵循「道」本身的自然性。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為什麼說「人法地」? 我的僕人哪!你們要像大地一樣謙卑而柔順,如此,你們的生命之土或將盛開我聖潔、色彩繽紛的知識之花。  ──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52 人要像大地一樣謙卑而柔順,我們才能成為恩典的接受者,能接受到神聖指引而領悟上帝知識的美妙。人要成為無限恩典的接受者,必備的條件就是謙卑於神,對神有敬畏心。 為什麼說「人也大」,人是創造界四大之一? 天地間的萬物都是上帝的屬性與名的顯示最直接的證明,因為每個原子都賦有諸象,足以充分呼應上帝至大之光啟示的明證。我能想像,若非這啟示的力量,萬物不可能存在。每一顆原子所閃爍的知識之陽何其燦爛;每一滴水之中蕩漾的智慧之洋多麼廣漠!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是如此。萬物之中,人類被賦予這等恩典,萬中選一以承載這項殊榮。唯有人才有這樣的稟賦,其所能顯現上帝的屬性和名的程度遠非其餘萬物所能及。所有這些屬性和名都適用於人類,正如祂所言:「人是我的奧秘,我也是他的奧秘。」所有天書與聖典一再啟示的經文都表達這深奧且崇高的主題。祂也這樣啟示道:「我等必將我等在世界上,以及藏諸他們的象徵顯現給他們。」祂還說:「還有的是在你們自己身上,難道沒有看見上帝的象徵嗎?」祂又啟示道:「爾等莫如那些遺忘了上帝之人,以致於他們忘卻了自己是誰。」關於這個主題,祂,永恆的君王,願所有宇居於神祕帳幕裡的靈魂都為祂犧牲,曾這樣說:「瞭解自己的人就瞭解了上帝。」 ──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90 為什麼人看不見自己的崇高性?阿博都巴哈把人的那神性比作種子,他說它隱藏在人性靈當中,但那種子要接受神聖園丁的培育,方能長成開花結果之樹。接受神聖園丁的培育,也就是接受神聖教育,接受上帝的教導與化育。 人類優於所有在其之下的受造物,是受造界中最尊貴和最榮耀者。人類是一個微觀宇宙,同時也是一個無限宇宙,一個複雜而壯觀的大體系。更高層世界或體系的奧秘被反映或揭示於較低層的世界或體系。不妨拿樹木做例子,它屬於更高層世界,而其種子與之相比則處於較低層的世界。然而,屬於高層的樹木的全部屬性卻都潛在並隱藏於小小的種子。只要這個種子得到種植和培育,它就會長成樹木。同理,更高層世界,即更宏大宇宙,潛藏並縮微於較低層的人類世界或微觀宇宙。這構成了人類的普遍之質或完美屬性。故而有此一說,人類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式樣而被造出來的。──  阿博都巴哈,弘揚世界和平 4/30/1912 演講 「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聖書中的例子? 祂 本 有 神 的 形 像 , 不 以 自 己 與 神 同 等 為 強 奪 的 ; 反 倒 虛 己 , 取 了 奴 僕 的 […]

Tao Te Ching Chapter 24

24th ChapterIf we stand on tiptoe, we will have trouble to stand firmly.If we take longer steps to move faster, we will have trouble going far.If we try to express something but appear to be showing off, this will hide what we want to express.,If we show our ability with […]

道德經 第 24 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衿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行走不遠。愛表現的人,反而不能使人看見要彰明的道理;自以為是時,所成就的好事反而不能彰顯;自我誇耀時,反而掩滅了所行的美善;自高自大而自我設限時,反而不能取得進步。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行為,是妄想妄念的多餘作為,它們就像是多吃後長出來的贅肉。因為它們是令人討厭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不會去做。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尋求真理的人,…他絕不尋求以自己高於任何人,並從心中滌除一切的驕矜與虛榮。他須堅守忍讓與順從的美德,避免無謂的空談並保持緘默。 — 巴哈歐拉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25 自是、自衿、自伐都是人與神之間的障礙,當人們心中有那障蔽時,智慧之光就被蒙蔽了。其他經文也有類似這樣的勸勉: 你不要為藐視眾人而轉臉,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真主確是不喜愛一切傲慢者、矜誇者的。你應當節制你的步伐,你應抑制你的聲音;最討厭的聲音,確是驢子的聲音。 — 古蘭經31:18-19 你們當崇拜真主,……真主的確不喜愛傲慢的、矜誇的人。— 古蘭經4 :36 聖座之伴侶啊!勿聽邪惡,勿視邪惡,不要貶低自己,也不要嘆息流淚。不說邪惡的話,便不會有人對你說這些。不誇大別人的錯,你自己的錯也不會顯得更大;不期望別人受屈辱,則你自己的屈辱亦不會披露。好好過你的日子吧,此生也不過一瞬。你的知性純潔,心地無暇,思想純正,天性聖潔,如此自如而滿足,你就能脫離這凡俗之軀而達那祕奧的樂園,永住在那不朽的國度。—巴哈歐拉 ,隱言經下44 巴哈歐拉啟示給當今的世界各國的君王這樣說: 願你們公正地善待鄰人。倘若你們阻止不了壓迫者之手,確保不了受奴役者的權利,你們還有什麼權利在人前誇耀呢?什麼是值得你們吹噓的呢?你們的宴食嗎?你們儲藏在金庫裡的財富嗎?抑或你們用以裝扮自己,花樣繁多,價值連城的裝飾珍品嗎?倘若真正的光榮在於擁有這些必朽之物,那麼,你們腳踩的塵土便凌駕了你們,更具資格在你們面前顯耀,因為大地供應和賜與了你們這些東西,全能的上帝,依其命定將你們所擁有的一切藏諸於地下。你們由它那裡獲得了這些財富,那是祂恩賜的象徵。因此,當反躬自省,何者令你引以為傲!但願你們能明察。不僅如此,憑主宰整個創造界的祂為誓!除了遵守上帝的訓誡,全心全意地堅守祂的律法,並立誓執行祂的法律,堅定不移地行走正道之外,你們真正而不朽的榮耀便毫無基礎可言。—巴哈歐拉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8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23

23rd ChapterTo talk little is closer to our true nature and Tao.Fierce winds do not blow all morning; a downpour of rain does not last all day.Who designed this? The Creator who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The nature of creation is constantly in motion, there is nothing that lasts and doesn’t […]

道德經 第 23 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少說話是合乎於自然之道的。狂風刮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呢?創造天地的造物主。天地的現象一直在變化不能持長,更何況是人事物呢?所以,遵從「道」行事的人,「道」就與他同在;遵從「德」行事的人,「德」就與他同在,遠離「道德」的人,靈性光會也就遠離了他。遵從「道」的人,「道」也樂於得到他;遵從「德」的人,「德」也樂於伴隨他;遠離「道德」的人,失道失德者就樂於與他同行。只有「信道」不足的,沒有「道」不能信實承諾的。致力於行在「道」,成為真信「道」者,就會感覺「道」的同在與道的信實。(致力於遵從上帝教導,取得上帝的信任,上帝就會樂於與他同在。)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天地間的事務不能常久,是誰使它那樣呢? 遵從「道」行事的人,「道」就與他同在;遵從「道」的人,「道」也樂於得到他,這真理,在巴哈伊經文也有類似的這麼一段話: 將自己完全交託給上帝的人,上帝必定與他同在;完全信賴上帝的人,上帝必定保佑他免受任何傷害,保護他免受邪惡的陰謀所陷害。 ……莫倚恃你的財富,須完全信賴你的主,上帝的恩澤。你無論做什麼,都要信賴祂,把自己交託在祂的旨意之下。讓祂成為你的協助者,以祂的財富使你富足,因為天地間的財富都在祂的手裡。祂依自己的意旨惠賜人們財富,也依自己的意旨剝奪人們財富。除上帝之外,別無上帝,那無所不有者,備受讚美者。所有的人,在祂慈悲的門檻前,都是貧窮的;在祂至高無上權威的啟示之前,所有人都是無助的,因此,你當祈求祂的惠澤。 —巴哈歐拉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4 人子啊!如果你想尋求我的喜悅,就別再顧慮你自己的;如此你便能在我裡面滅了,而我卻永遠活在你裡面。—巴哈歐拉 ,隱言經上7 上帝的財富才是使人類擁有真正的富足,那是心靈裡的富足。但只有人們謙卑地來到祂的的慈悲門檻前,把自我交託,才能領悟是什麼樣的財富。上帝永恆的聖約,是祂對信實僕役們的承諾,只有人們信「道」且行於「道」,方能感受到那承諾。不信道者,是無法領會上帝所要賜予的恩澤是什麼樣的財富。 這也就是老子這裡說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22

22nd Chapter(The nature of Tao is always just. Tao makes things right when something is out of order. Tao also renews something when it is old. Therefore,)If one can be patient when he is wronged, Tao will protect him, restore him, make him whole.If one can be patient when 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