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在社區的作工
在巴哈伊社區建構學習進程,我們說這是一個雙重目的的進程──它是以個人進步與社區進步同時發生的方式在進行。我們若以聖靈在社區的作工來看,聖靈的作工就有個人的、也有社區的。聖靈如何在個人或社區整體作工?聖靈作工時我們可以看見那些徵象?我們如何配合聖靈作工?這裡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這也是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十節所探討的內容。 聖靈的作工在個人方面,其目的就是成全個人的靈性進步,達到救贖的目標;而在社區、社會的作工,其目的就是達到愛、團結與和諧(love, unity, and peace)的人類世界發展目標。所以在雙重目標的社區發展進程,我們是可以看見個人的成長是朝著救贖、超脫肉體限制達到靈性自由的目標在進步的;而個人服務所帶動的社區活動,我們可以看見的是──那些活動是使社區更和諧、成員間彼此相愛與互助合作的方向在發展的。也就是個人學習方面,個人在服務中操練超脫,使自己超越肉體軟弱的限制,同時也開發潛能,使自己在促進社區的和諧、成員間彼此特質的認識、截長補短的互助合作學習…等等的能力培養,也就是促進愛與團結能力的培養。 活在上帝話語,神聖引導就會帶領個人朝這方向的發展,最終目標是活在真理,超脫世界的綑綁,也能運用真理來解決人心的障礙,達到人心的和諧。這些基礎都是建立在真理上的,所以對真理的理解與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是很重要的。一個人一定要喜愛真理,常常琢磨怎麼行在上帝的話語,有渴望了解神的心意,理解祂的話語,行在上帝旨意中的願心,如此才有不斷吸引神聖引導,也才能在神聖引導中不斷進入真理,這是吸引神聖恩賜的條件,我們追求聖靈作工所要配合的條件。與聖靈配合作工,個人每天做屬靈功課──讀經、祈禱、默思很重要,但若沒有行動與行動後的反思,使自己成為聖靈在社區作調和人心工作的器皿,我們就無法看見自己超脫的程度。藉由服務,我們學習如何成為聖靈在社區工作的器皿,也在此過程學習更超脫。若沒有社區服務的機會,我們的成長是有限的,社區服務使我們更有機會成長而達到被神成全,也就是被神救贖。 我們邀請朋友進入研習進程,這是給自己製造進步的機會。我們也可以藉由參與研習的活動,給自己成長的機會。在研習進程,有很多角色我們可以扮演,發現彼此的長處,可以幫助我們向他人學習,也可以在截長補短中,發現巴哈歐拉的智慧,藉著在一體的和諧中不斷取得個人與社區進步的方式。 社區和諧的調和是需要有群體的活動才能發生的,要發生也要有共同作為皈依的基礎。聖言是共同學習的基礎,藉著聖言(真理)的探討,共同發現上帝為人類預備的地上生活的準則,一起學習以那準則過生活,這就是取得聖靈在群體裡作工的方式。藉由研讀小組的一起探討,聖靈幫助群體一起理解真理,一起學習活在真理原則中。小組有共同對理解真理的渴求,才能更明顯的看見聖靈在群體裡的作工。如果我們看見群體對聖言的理解晉升了,也看見每個理解在生活中的運用,那就是聖靈在群體作工、聖靈在社區運行的結果,這樣的社區是會讓人感覺有一種生命力的。有了這種生命力的社區,就是有了靈氣的社區。這是巴哈歐拉所給我們的教導,使人類世界有靈性的氣息。看見聖靈的作工,就是看見有天國氣息的地方。 若我們學習使自己成為社區發展的核心,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先看見聖靈在自己身上作工。吸引神聖恩典,我們要使生活有紀律,努力使自己活在真理(聖言)中。要想成為聖靈作工的對象,我們一定要在社區服務,服務聖道才能成為器皿,成為聖靈在社區作工的器皿。剛開始,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成為器皿可以被使用的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愈使自己超脫,使自己成為空心的蘆葦,這是服務中我們要去操練的,這也是服務能力的培養。潛能的開發這不是字詞口號,若我們開發潛能,沒有感覺聖靈在我們身上作工,那是不實在的。聖靈在我們身上作工時,我們是會看見自己對真理愈來愈有理解,也愈來愈能行在真理中,聖靈作工是會看見結果的。 這根「葦子」是比喻一位如同蘆葦一樣的完人。這種比喻的意義在於:當蘆葦之內中空無一物時,它便能奏出美妙的旋律;又因為這樂聲、這旋律並非來自蘆葦,而是來自吹奏它的吹笛者;所以說那位受福佑者聖潔的心靈,除了上帝之外,不存任何私念,坦蕩而純粹,免除了一切屬於塵世的牽絆,而成了聖靈的伴侶。凡其所言並非出自於他本身,而是出自那位真正的吹笛者,這乃是一種神性的啟示。因此,他被比喻為蘆葦;而這蘆葦又如一根木杖,就是說,它是每個弱者的扶助,是人類的支持。它還是神聖牧人手中的牧鞭,借著它,聖牧就能保護祂的羊群,並帶領他們進入天國之原。 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 第11章 被神成全,達到被神救贖,也就是阿博都巴哈說的成為空心的蘆葦。蘆葦吹奏的美妙音樂,不是蘆葦本身,而是來自上帝。使社區有靈氣與活力,不是個人的成就,而是聖靈在社區運行的結果,這是上帝的榮耀。受造物是器皿,是使上帝榮耀可以彰顯的器皿;成為可以彰顯上帝榮耀的器皿,是受造物被創造的目的,也是受造物被造的「完成」── 最高成就與被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