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在社區的作工

在巴哈伊社區建構學習進程,我們說這是一個雙重目的的進程──它是以個人進步與社區進步同時發生的方式在進行。我們若以聖靈在社區的作工來看,聖靈的作工就有個人的、也有社區的。聖靈如何在個人或社區整體作工?聖靈作工時我們可以看見那些徵象?我們如何配合聖靈作工?這裡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這也是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十節所探討的內容。 聖靈的作工在個人方面,其目的就是成全個人的靈性進步,達到救贖的目標;而在社區、社會的作工,其目的就是達到愛、團結與和諧(love, unity, and peace)的人類世界發展目標。所以在雙重目標的社區發展進程,我們是可以看見個人的成長是朝著救贖、超脫肉體限制達到靈性自由的目標在進步的;而個人服務所帶動的社區活動,我們可以看見的是──那些活動是使社區更和諧、成員間彼此相愛與互助合作的方向在發展的。也就是個人學習方面,個人在服務中操練超脫,使自己超越肉體軟弱的限制,同時也開發潛能,使自己在促進社區的和諧、成員間彼此特質的認識、截長補短的互助合作學習…等等的能力培養,也就是促進愛與團結能力的培養。 活在上帝話語,神聖引導就會帶領個人朝這方向的發展,最終目標是活在真理,超脫世界的綑綁,也能運用真理來解決人心的障礙,達到人心的和諧。這些基礎都是建立在真理上的,所以對真理的理解與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是很重要的。一個人一定要喜愛真理,常常琢磨怎麼行在上帝的話語,有渴望了解神的心意,理解祂的話語,行在上帝旨意中的願心,如此才有不斷吸引神聖引導,也才能在神聖引導中不斷進入真理,這是吸引神聖恩賜的條件,我們追求聖靈作工所要配合的條件。與聖靈配合作工,個人每天做屬靈功課──讀經、祈禱、默思很重要,但若沒有行動與行動後的反思,使自己成為聖靈在社區作調和人心工作的器皿,我們就無法看見自己超脫的程度。藉由服務,我們學習如何成為聖靈在社區工作的器皿,也在此過程學習更超脫。若沒有社區服務的機會,我們的成長是有限的,社區服務使我們更有機會成長而達到被神成全,也就是被神救贖。 我們邀請朋友進入研習進程,這是給自己製造進步的機會。我們也可以藉由參與研習的活動,給自己成長的機會。在研習進程,有很多角色我們可以扮演,發現彼此的長處,可以幫助我們向他人學習,也可以在截長補短中,發現巴哈歐拉的智慧,藉著在一體的和諧中不斷取得個人與社區進步的方式。 社區和諧的調和是需要有群體的活動才能發生的,要發生也要有共同作為皈依的基礎。聖言是共同學習的基礎,藉著聖言(真理)的探討,共同發現上帝為人類預備的地上生活的準則,一起學習以那準則過生活,這就是取得聖靈在群體裡作工的方式。藉由研讀小組的一起探討,聖靈幫助群體一起理解真理,一起學習活在真理原則中。小組有共同對理解真理的渴求,才能更明顯的看見聖靈在群體裡的作工。如果我們看見群體對聖言的理解晉升了,也看見每個理解在生活中的運用,那就是聖靈在群體作工、聖靈在社區運行的結果,這樣的社區是會讓人感覺有一種生命力的。有了這種生命力的社區,就是有了靈氣的社區。這是巴哈歐拉所給我們的教導,使人類世界有靈性的氣息。看見聖靈的作工,就是看見有天國氣息的地方。 若我們學習使自己成為社區發展的核心,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先看見聖靈在自己身上作工。吸引神聖恩典,我們要使生活有紀律,努力使自己活在真理(聖言)中。要想成為聖靈作工的對象,我們一定要在社區服務,服務聖道才能成為器皿,成為聖靈在社區作工的器皿。剛開始,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成為器皿可以被使用的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愈使自己超脫,使自己成為空心的蘆葦,這是服務中我們要去操練的,這也是服務能力的培養。潛能的開發這不是字詞口號,若我們開發潛能,沒有感覺聖靈在我們身上作工,那是不實在的。聖靈在我們身上作工時,我們是會看見自己對真理愈來愈有理解,也愈來愈能行在真理中,聖靈作工是會看見結果的。 這根「葦子」是比喻一位如同蘆葦一樣的完人。這種比喻的意義在於:當蘆葦之內中空無一物時,它便能奏出美妙的旋律;又因為這樂聲、這旋律並非來自蘆葦,而是來自吹奏它的吹笛者;所以說那位受福佑者聖潔的心靈,除了上帝之外,不存任何私念,坦蕩而純粹,免除了一切屬於塵世的牽絆,而成了聖靈的伴侶。凡其所言並非出自於他本身,而是出自那位真正的吹笛者,這乃是一種神性的啟示。因此,他被比喻為蘆葦;而這蘆葦又如一根木杖,就是說,它是每個弱者的扶助,是人類的支持。它還是神聖牧人手中的牧鞭,借著它,聖牧就能保護祂的羊群,並帶領他們進入天國之原。 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 第11章 被神成全,達到被神救贖,也就是阿博都巴哈說的成為空心的蘆葦。蘆葦吹奏的美妙音樂,不是蘆葦本身,而是來自上帝。使社區有靈氣與活力,不是個人的成就,而是聖靈在社區運行的結果,這是上帝的榮耀。受造物是器皿,是使上帝榮耀可以彰顯的器皿;成為可以彰顯上帝榮耀的器皿,是受造物被創造的目的,也是受造物被造的「完成」── 最高成就與被成全。

如何衡量社區發展的靈性實在

在發展社區時,我們說要先閱讀社區的實在(Reality),然後根據實際狀況設定成長的目標與訂定計畫。若我們將實在分為兩部分來看,在外在的管理結構上,我們以社區活動的數量作為進步的衡量,這是一種可看見的社區活力衡量的方式。在內在的靈性成長方面,我們該如何來衡量靈性活力呢?用那些衡量來作為天國在人間建構的靈性展現程度呢?這裡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以儒禧課程來看,第一冊的第一單元是對經文的反思,第二單元是祈禱,第三單元是生命與死亡的認識。這其中內容的安排,告訴著我們靈性發展的要素──我們需要進入上帝話語,開始認識上帝話語的含意,理解後要去實踐,才能真正理解上帝話語的含意,這是對上帝知識的追求。有上帝知識與對知識的理解做基礎,我們才能在話語的引導中進入那靈性實在。 祈禱是愛上帝,但是在我們還不能感覺到上帝的愛,祈禱就成了培養對祂愛的饑渴的方式。我們學習什麼是蒙上帝悅納的祈禱,我們用自己祈禱的聲音去感覺與激發心對上帝的渴慕,我們也學習看見什麼是上帝的「確認(confirmation)」,從「確認」去認識上帝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因為常常看見「確認」,我們看見了上帝徵象,理解祂如何滿足我們的需求,也因此認識祂如何愛我們;從事情發生的方式,理解上帝安排事情的特質與祂做事的特質。祈禱、默思與確認,是我們培養靈性感知的方式,也是我們培養對上帝的愛的方式。 第三單元是對生命與死亡的認識,其中也包括對靈魂的認識。我們藉著認識靈魂的生命而認識什麼是永恆。相對的那肉體生命,因為是短暫即逝的,我們因此理解生命與死亡的另一層涵義──相對於永恆的靈性生命,肉體生命代表的是死亡,靈性生命才是人類要追求的真正生命──我們也因此理解今生的目的,認識自己與認識上帝。也履行自己在有形世界的屬靈職責。服務於推動人類的神聖文明,這是屬靈職責的履行,自然推動的方式,要依據真理。所以這又回到第一單元的讀經文與對經文的反思,第二單元的祈禱、默思與確認。這三單元構成了靈性生活方式的培養與進入靈性實在、洞悉靈性實在的基礎。 所以第一冊的學習,我們培養的不僅僅是將屬靈的功課開始放在生活中,使讀經、反思、祈禱、默思成為生活的習慣,若掌握其精神原則,我們是可以感覺內在也開始在變化的。愈多的反思與調整自己,愈多的看見祈禱、默思、上帝話語對我們這心的改變起的作用,我們就開始在認識那靈性實在,並活在那實在中。這些要素都是靈性感知的培養,這些要素也就成為我們作為個人生命成長與社區發展的靈性實在衡量要素,也是我們在社區成長要不斷看見其晉升的指標。靈性品質的提升,包括對上帝知識的更多理解,對上帝的愛更熾熱,良好品行的展現(有上帝的樣式),這些都是使 主的光輝顯現的方式。靈性品質的提升, 也意味著 更多 主來的光輝照亮世界。我們的心田有了這些顯現,才能呈現上帝國土的生機,也才能看見那生機帶來的永恆,這都是要用洞察力去衡量的。 隨著靈性品質的提升與潛能的開發,我們彷彿看見那聖言在我們心田繁茂的在成長,我們也彷彿聞到其散發出來的芳香。聖言來自天國,讓我們沉醉於其中的芳香自然是天國來的氣息,心田是我們在 主的引導下逐漸去創造出來的樂園,聖言是一切的基礎。當聖言在心田生根與成長時,我們就會發現那寶庫與其中珍藏的奧秘,它有一股上帝來的力量。聖言又像靈糧或甘霖,是我們靈性生命成長的食物與泉水,我們的靈性生命好比幼苗,在 主的慈悲呵護中成長。所以第一冊中學習培養的新生活習慣,也是吸引神聖恩典的方式,如此,我們才能看見自己靈性生命的成長,而領悟生命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我們真正的身份是什麼呢?巴哈歐拉告訴我們: 生命之子啊!你是我的愛,而我的光就在你裡面。 人子啊!你是我的國土,而我的國土永不滅亡。 靈性之子啊!你是我的寶庫,因為我已把我奧秘之珠與我智慧之寶石珍藏在你裡面。 你們是溫柔慈愛的手栽種在慈悲的土壤中的幼苗,並受到恩典甘霖灌溉而茁壯。 巴哈歐拉,《隱言經》 認識我們自己是上帝的信託,是祂光輝映現的創造物,心可以映射上帝的奧秘,是上帝力量與奧秘的寶庫。知道我們生命是要接受祂恩典的甘霖才能得到化育,也知道如何接受那天國的甘霖,知道如何看見自己生命的成長與生機的展現….這些都是靈性實在,也是我們要去認識的衡量要素。至此,我們所談的,是個人在靈性進步上可以認識的靈性實在,那我們如何衡量社區靈性發展的實在呢?這裡讓我們分兩方面來看。 阿博都巴哈告訴我們──自然界的靈性發展分幾個靈性王國:礦物、植物、動物、人類。他們代表的是不同的靈性力量潛能的展現。首先是凝聚力,而後是生長力,再來是感知能力,而後有意識與理解力。所以在社區發展,我們可以想像人心的凝聚是社區發展首先要看見其發生的。研讀小組的組成與核心活動的發展,是凝聚力的外在表達。隨著活動數量的增加,代表的是生長力。隨著研習課程的學習與靈性生活的落實,有愈來愈多的靈性對話,對上帝的認識也在增加,這是靈性感知的培養,我們可以從磋商品質的改善,看見磋商愈來愈屬靈,我們也可以從對社區靈性實在洞悉程度的晉升,知道靈性感知不斷受著培養。隨著對聖言理解的提升,我們理解這進程每個工作的意義,我們也知道如何從聖言中探索答案與接受神聖引導,這些知性上的,神聖科學與藝術的發展,是來自上帝的智慧,是上帝賜與人類的恩典,這些在社區的繁榮呈現,也就是天國在人間繁榮景象的呈現。這是從社區的靈性力量開發上衡量的進步。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生命體組構的發展來看。若我們以胚胎在子宮成長的方式來看,我們知道,「身體」剛開始是細胞的分化,而後開始有身體的組構在成形。隱約看見其形態,而後看見更完整的形態。器官是一個個的在成形,從心與頭,到有各個器官的發展。隨著時間的發展,器官功能漸漸完善,與組織間也漸漸有了交互作用。功能隨著發展的完善而顯得精緻化,能力也在呈現。我們的社區靈性發展也有相似逐漸開展的進程──我們看見社區有核心發展的出現,隨著活動與數量的增加,我們看見社區組構在成形。隨著學習的增加,能力的培養,每個組構團體的功能也在發展,品質的提升使功能更完善。而後看見組構開始有互動,就像器官間的交互作用在產生,隨著交互作用品質的完善,我們也看見功能的精緻化。從地方的互動,到區域、國家、洲際、世界的互動,我們看見整個「人類殿堂」在成形,這就是巴哈伊社區建構所追求的靈性功能與生命的完善。這是屬靈的,這創造界靈性的發展在每個追求者心田中映射著,這是屬於上帝國土的,這是要靠洞察力、從人心的發展上去看見的。所以我們這裡所說的功能,指的都是在「心田」世界發生的現象。靈性品質的提升,我們就能看見天國逐漸在顯現,它的映射是在每個人心中的,但只有追求者可以看見。 從磋商的品質提升與研讀小組理解的晉升,我們看見上帝知識更多的展現,看見靈性情誼在強化,看見上帝的愛在追求者心中凝聚成為團結的力量。這種群體的靈性進步與共同的行動目標,使人類一體的實在在追求者心田中得到確認。有上帝知識、上帝之愛、上帝的樣式的「一體」確認,這是「神聖一體」在地上的展現。 當我們這樣看個人靈性發展與人類群體的靈性發展,我們就更能看見自己居住的社區靈性實在。我們知道生命是如何發展的,會經歷那些階段,從這些知識,我們就知道自己或社區的下一個需要培養的目標。嘗試著找到培養的方式,我們就能不斷在個人與社區中看見進步。所是釋放信仰力量於社區建構與發展,就是一連串的個人與群體學習,在不斷的設定目標與行動中,看見一個物質與靈性同時發展的繁榮社區在呈現。讓靈性實在 的種種發展要素也成為社區進步的衡量,屬靈的社區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屬靈才是天國光輝的呈現,這也就是巴哈歐拉所帶給世界的天啟佳音與天國願景。

天國在人間建構的進程

這天啟上帝在地上的工作是天國在人間的建構,我們怎麼看見這工作的進行?又如何看見建構的進程?這裡就讓我們從巴哈伊的研習機構與社區建構進程來探討。 研習機構的學習課程,是幫助我們過靈性生活的一系列學習課程,在課程中,我們學習如何培養靈性感知,如何從祈禱默思中看見上帝的「確認」,我們學習靈性語言以表達內心的感受,我們從服務中及所面對的困難挑戰中來反思自己,並培養自己的靈性品質,我們在服務中洞悉自己存在的目的與價值,追求崇高的理想,因而想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是研習課程帶來的個人生命成長的部分。 研習課程因為是在社區裡進行,所以它也有群體共修的效應。藉著研習環境的創造,我們在社區裡創造了一個空間,讓不同背景的人來共同參與,在互動的討論與聖言的作用中,讓聖靈的力量在研讀小組中運行。這聖靈的力量會產生效應,它所帶來的效應包括──超越差異,協調觀點,培養服務品質,促進諮詢,認識我們的一體性。在聖靈帶領中,在不同見解的交流中,我們更認識了彼此,因而產生了協調觀點與差異超越的效應。在挑戰中與服務的協調中,新的家庭與社區文化在形成,磋商漸漸在成為一種新的解決事情方式。讓磋商成為維繫團結的生活習慣,在差異中達到中庸的解決方案。這些在學習過程所發生的,如果我們沉浸在其中去領受、去感受,我們會在磋商與協調中發現,我們都是互相關連與影響,也因此感受到一體的實在性。真正認識人類的一體而反映在磋商與協調,這是要在心中真正起強烈的感受才能達到真正的團結的。在建構進程愈是有相互合作與分工的培養,一體的感受愈能在進程中被確認,這是藉由聖靈來的作用而達到的領悟。 巴哈伊社區建構進程是由世界正義院所領導,世界正義院是天國在人間的最高精神管理機構,它是以天國律法──上帝律法與原則──為指導方針。在此管理機構下的洲際機構、國家機構、地方機構,都在此最高機構的管理下,運作方式都是以上帝律法為依皈,真理為依皈。著重的是在面對世界問題時,解決的方式是以探討人心的方式來解決。洞悉人心是需要靈性洞察力的,所以靈性感知的培養是上帝僕役們要培養的能力,才能更清楚洞悉與推動天國管理體系要推動的工作,靈性教育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對上帝王國的認知(上帝知識)、對上帝王國的感知(上帝的愛)與對靈性品質的提升(上帝的樣式),是靈性教育的主要探討,藉由對上帝的認識,我們也在融入上帝的國度中,漸漸地以上帝為人類安排在地上的生活方式過生活。這也就是研習課程在學習的靈性生活。 這是什麼樣的生活呢?知道如何在生活中看見上帝徵象,看見上帝「確認」。因為對上帝心意與做事原則有些認識,會學習使自己活在上帝旨意中。也因為那認識,認識上帝的愛,所以也愛上帝。生活成為一種對上帝的敬拜,因為知道上帝的作工,也願意與神配合其作工,盡上自己在上帝王國所被賦予的義務與職責,體貼上帝。 所以在研習課程,我們要盡量使自己投入對上帝的認識,也在服務中更認識上帝。上帝是在我們生活與服務中引導我們的,若只有個人生活的引導,我們所學習的是義務的部分,若我們加入聖道服務,我們就是開始履行天國僕役的職責。 投入聖道服務,會更擴展我們的視野,也更提高我們的普世意識,幫助我們認識上帝的統權。認識上帝公義與統權,我們才能因而看見一切都來自於祂、也在祂主宰中。這是對上帝更高的認識,也是擁有更多的上帝知識,發現更多上帝的奧秘。 機構研習課程,是天國在人間建構的途徑,它幫助追隨真理者培養靈性感知與賦予知識,藉由神聖輔助培養天國靈性品質,藉由犧牲,而獲賜天國品質,它是推動此偉大天啟事業的途徑,也是上帝給人類的最大恩典。與祂共創天國在人間的願景,我們就會領受上帝恩典。當我們洞悉這一切在生活中發生時,我們就更能感覺到天國在人間的實在性,那會是實在的感覺,有上帝愛的感覺,有上帝保守的感覺,有看見上帝偉大作為的感受。進入那感受就能進入那實在的屬靈境地。 與往日不同,今日吸引上天福佑的磁石乃是傳揚上帝的宗教。天國之軍在天地間準備就緒,耐心靜候,只要巴哈伊開始行動,便迅即施予增援。聖護如此祈願:啊!時間緊迫,人手短缺,朋友們啊,加倍努力吧!讓那些渴望的召喚吧!他們定能贏得連自己都驚嘆不已的靈性勝利。 (神聖輔助的力量—82)

神的心

孩子出生時,父母對孩子說:「孩子,我生你,因為我愛你,我要呵護你長大,我要保護你,給你一個安全的家,滋養你,使你快樂地在這家成長。」神也這樣跟告訴我們: 「人子啊!我愛你的創生,因此我創造你,你該愛我,使我能賜名予你,把生命的精神充實你的靈魂。」 「生命之子啊!我的愛是我的堡壘;凡進去的,就得安全和庇護……」 孩子上學了,有時變得不快樂,因為朋友的愚弄,說了他不想聽的話。父母問:「你是不是也愚弄人了呢?你是不是也這樣說你朋友了呢?你是不是能原諒朋友呢?你是不是可以真誠的與朋友談談來恢復友誼呢?」神也這樣教導我們: 「生命之子啊!你怎麼忘記自己的過失而忙於別人的弊病?」 「人子啊!只要你還是罪人,就別吹求別人的罪過。」 「靈性之子啊!你該明白這個真理:凡是叫別人遵循公義而自己卻胡作非為的,都不是屬於我的。」 「生命之子啊!凡你不願讓人歸罪於你的,不要歸罪於別人。凡你所不能做到的,不要去說它。」 漸漸成長,孩子開始與朋友比較,有欲求,也想要「主權」。父母處心積慮的說:「那個不適合你,那樣對你不好,你的心不該為那著迷(著魔),你應該對你現在擁有的感到滿足。」父母想著:「我要給孩子一個正確價值觀,我是多麼希望他把心安放在心靈的價值觀,而不是俗世追求的名利價值觀。」神也這樣跟我們說: 「人子啊!不要逾越你的界線,不要希求那不適於你的。」 「靈性之子啊!凡不是我所希望於你的,別向我祈求。從而滿足於我所賦予你的。因為,如果你能恬然自足,那是對你有益處的。」 「人子啊!對我你要滿足,不要另尋救助,除我之外,永遠沒有能滿足你的。」 「人子啊!你希求黃金,我卻希望你割捨它。你以為有了它便是財富,我卻認為你的聖潔才是財富。憑著我的生命!這乃是我的真知,而那卻是你的幻夢,我的道怎能跟你的一致呢?」 孩子有時就變得不聽話,因為他們開始要自主。外面的花花世界更吸引,新鮮刺激中有另一種滿足。孩子開始了自己的生活,也開始賺錢去實現想做、想擁有一切的夢想。父母只能看著他們在嘗試中學習,不時地提醒。有時又期盼孩子們:「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忙於築夢的奔波,不要迷失於慾望陷阱,那絕不是你生命的一切。不要忘了聽聽你內在聲音,那聲音會幫你找到滿足與快樂。」神也這樣告訴我們: 「生命之子啊!不要為這塵世而奔忙,因為我們用火試煉黃金,而以黃金試煉我們的僕役。」 「塵土之子啊!不要滿足於轉眼即逝的逸樂,不要拋棄你永生的安息。不要把永樂之園換取這世俗的一堆塵土。從你的牢獄裡出來,昇上榮光的綠野。從你塵俗的樊籬裡出來,飛向虛無之境的樂園!」 「疏忽之子啊!別眷戀那瞬息的權勢和歡樂。你會像那不機警的鳥,滿心自信地在枝頭歌唱;一旦捕鳥的死神把牠丟在塵土上之時,什麼歌聲、美姿、和色彩都將雲消霧散,不留一點痕跡。那麼,謹慎吧,情慾之奴!」 「朋友啊!在你的心園裡,除了愛之玫瑰,不要栽種別的。緊握著摯愛與期望的夜鶯,不要放鬆。珍視正義者的友情,避免與邪惡者的一切交往。」 孩子回家次數變少了,他們有要追逐的事,也開始有了困惱煩心,父母的世界似乎不能提供建設性的意見,與父母的心愈來愈遙遠。父母的期盼:「我們多麼希望他們快樂!我們多麼希望他們沒有忘記這家曾是他的樂園!我們多麼希望與他們能再有親密的心與心對話!我們多麼希望外面世界不要奪走那可以使他們心靈安詳與快樂的一切!我們多麼希望他們回家看看,看看那樸實所能提供的一切!」神也這樣呼喚著我們: 「僕婦之子啊!若你看到永生之國度,你將努力掙脫這瞬息的塵世。可是,天國隱藏不露而世俗卻顯而易見,這只有純淨之心才能理解的奧秘。」 「塵世上的活物啊!我渴望與你靈交,你卻不信任我。我時時在你左右,你卻疏遠我。我為你選擇了永不滅的榮光,你卻給自己擷取無限羞辱。」 「我的僕人們啊!你是我園裡的樹;你該結出優良甘美的果實,使你自己和別人都能因而獲益。」 「人子啊!在那璀璨光輝的樹上,我為你掛上了精選的美果,為何你離它而去,反滿足於那次優的呢?回到那為你好的天國來吧!」 「朋友們啊!你是我聖潔天國的太陽,別讓塵世的污垢掩蝕你的光彩。撕裂那怠慢疏忽的面紗,讓你從烏雲後面露出華采,用生命之裳來衣被群生。」 「人子啊!我的永恆乃是我的創造,而我為你創造了它。用它做你廟堂的袍服吧。我的和諧是我的傑作,我為你造了它;穿戴上它吧,使你能永恆的成為我永存的啟示。」 父母多麼希望心被兒女了解,多麼希望與兒女心的復合。神也是這樣期盼⋯⋯ 「人子啊!如果你愛我,就離開你自己吧;如果你想尋求喜悅,就別再顧慮你自己的;如此,你便能在我裡面滅了,而我卻永遠活在你裡面。」 「生命之子啊!在我的大地上,讚美我,則在我的天庭處,我得以惦記著你,如此我和你的眼睛便都得到安慰了。」 「我的兄弟啊!聽我甘美之舌講出的愉快話語,暢飲我甜蜜之唇流出的玄秘聖潔之泉。把我神聖智慧的種子播在你純淨的心田,而以篤信之水灌溉它,使我見識與智慧的蓓蕾能鮮綠地滋長在你心之聖城裡。」 「生命之子啊!你的樂園是我的愛;你天國之居所是與我復合。進來吧!別再遲疑。這就是在我們天上的王國,與崇高的領域裡,所註定給你的。」 「世俗之子啊!那存在之境多麼愜意,要是你能抵達那裡!那永生之境多麼榮耀,要是你能超脫這短暫的塵世!那神聖之狂喜多麼美妙,要是你能從神國青年的手中暢飲那玄秘之酒!只要你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你就能超脫那毀滅與死亡,並免於苦難與罪惡。」 朋友啊!神的心就像父母心,神的話語句句動人心弦,神的情感流露在「隱言經」裡,神在跟我們說話,在教導我們,在呼喚我們,我們聽見了嗎?當我們懂父母心時,我們就會知道怎麼愛他們;同樣地,當我們懂神的心,我們就會知道怎麼愛祂。讚美神那美麗的心與情感! 祂真的沒有隱藏自己,那聖美都表露在祂甜蜜宣說的旋律裡。 《讓你永駐我心房》 祢陪我度過春秋,又伴我走過冬夏, 看著祢孤寂的臉龐,心中泛起陣陣惆悵。 不曾體貼祢的孤單,也不曾安慰祢的傷感, 執迷不悟的我一次次面對祢的語重心長。 總是惹祢心傷,又總是讓祢失望, 總是在祢責打之後才稍有覺察。 依在祢的身旁,不能為祢挑起重擔, 不明事理的人對祢的苦衷怎能有所體嘗。 為私欲為肉體忘記真理與道義, 痛斷肝腸時已將祢心傷透。 祢那憂傷的滋味,竟無人能夠體會, 敗壞中痛苦地呻吟,貪婪地向祢伸手索取, 誰有良心理智為祢分擔一些憂慮。 愛可貴情更真,祢的心地最善良, 有誰能比祢更美,誰能比祢更尊貴! 與祢永相陪伴,不離開祢的身邊, […]

上帝愛的原則

上帝所為我們安排的一切,用意及目標是「讓我們認識祂、學習放下自我來倚靠祂,與祂重新建立愛的關係。在祂的愛中轉變及感受生命的奇蹟;在祂的愛中看見自己被創造的特別與尊榮;在祂的愛中獲得生命之泉與生命之光,以滋潤長養我們的生靈之樹,成為茁壯而結滿果實(充滿美德)受祝福的果樹。」 上帝的做事法則就是祂愛的原則,祂為人類所訂的戒律是依祂的做事原則而訂,也是由世間法過渡到出世間法的方舟,藉以培養我們屬天、屬靈的特質,以回歸我們原本被創造的尊貴與榮耀。上帝給我們的生活考驗有兩種 : 一種是為了使我們回過頭來探尋祂,這種考驗會讓我們在迷惑中真想探尋生命的意義而“設計”,聖經裡「曠野的生活」即是這用意下祂所作的安排,在無人能瞭解的困境及孤立處境使我們對祂 (天) 呼喊,真正想探詢生命的新道路及為苦難找尋出路;通常也是在這種苦難當中,讓我們看清自己的軟弱與無助,認識自我的渺小。試著想想,當一切都很愜意時,我們曾幾何時會對自己生命的來龍去脈真正認真思考過,上帝藉由「震動」我們的環境以震醒我們,那是祂對我們的呼喚。這招喚每個人都有上帝認定的時間表及方式。 另一種上帝的考驗是對於已進入信仰的人設的,這是培養我們對祂的信心與忠誠程度而設計的。環境的考驗有著上帝不同的用意,真正走在信仰道路上的人,淨化心靈與放下執著是信仰初期的核心,種種考驗是以「放下再放下」為目標 : 放下物質與觀念的執著,放下在意別人的眼光,放下對別人的評斷,放下別人不公平的對待及所造成的傷害,放下爭競比較,放下偏見 (由生活經驗與知識累積所建立起的不同價值觀) 及對他人的見解評斷,放下為保護這不完美的自我所建立起的種種防衛機制,放下傷害所築起的那道牆並學會去原諒,放下在社會價值觀裡為不使自己及別人失望所背負的種種重擔,放下過去的不愉快,放下對環境無安全感的抓取(意圖掌控事情以填補內在的不安),放下不切實際的欲望追求…….每個放下的環境是祂針對每個人設計的,每個環境的挑戰並非挑戰環境本身,而是挑戰我們自己的內在執著與掙扎,「放下」這挑戰是屬靈的征戰,我們要戰勝的是這個屬地的自我。煩惱的真正解決方式,在於放下執著與心態調整。 這煉淨的過程,有苦也有樂 (苦與樂是我們自己的感受~苦是因對事情看不透,不了解實在;樂就像瞭解實在,知道問題出在哪,知道怎麼轉念與調整心態,有了智慧光照而能走出煩惱。);神給我們挑戰,也給我們度過挑戰的助手 (貴人或信仰靈的幫助) ;祂給的挑戰是依著我們當時的能力,祂從不會給超過我們能力範圍所及的挑戰。隨著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考驗,讓我們來認識祂的愛,體會祂愛的方式及祂愛的力量,在祂的愛中醫治我們的創傷,在祂的愛中得安息(心的平靜),在祂的愛中由軟弱變剛強堅忍,在祂的愛中願意跟隨祂的教導(與祂立約,遵行祂的戒律),在祂的愛中愈來愈信靠祂 (信仰的提升) ,在祂的愛中讚美與感恩,在祂愛中愛我們自己、做我們自己,在祂的愛中有力量去愛別人,在祂的愛中獲得喜悅 (靈的快樂) ,在祂的愛中感受祂的恩賜與豐富 (變得滿足) ,在祂的愛中看見真理 (變有智慧) ,在祂的愛中讚嘆祂深不可測智慧的奧妙 (對祂的每一創造充滿奇妙與讚嘆),在祂的愛中滿意祂的一切安排 (知足) ,在祂的愛中為祂的「聖道」付出 (成為祂信靠的僕役) ,在祂的愛中融入祂的一體之洋(消融自我) ….. 上帝的考驗是祂愛的原則,這也是一個心靈成長的過程。學放下的過程剛開始是不容易的,但更深地認識上帝及祂的美意與愛,困難臨到時勇於面對與解決問題,而非逃避抱怨;在生活中(順境與逆境)學會讚美與感恩,時時禱告,愛就會開始泉湧,奇妙的轉變就會開始發生,「祈求的,祂必垂聽」,「探尋的,他必得著」。

靈性感知的培養與機構研習課程

這幾個月參加的儒禧研討會,有了更多對課程的理解,想藉這機會來分享個人的理解。 在我開始追求巴哈歐拉,與朋友的互動,是我靈性分享與學習的方式。在前面兩年的學習,所接受的神聖引導,是著重在個人的成長。我常常用經文反思,反思的內容以認識身心靈為重點,我常常試著去觀察自我意識與普世意識對心所產生的差別作用。一開始,我分不清行動的點子是自己的、還是神聖啟迪的,往往是去作了、然後從產生的效應與結果去分辨。常常事情沒有改觀時,我才注意到要好好去反思其中是不是有「自我的成分」,我常常以對經文的理解,看看是否有更進深的理解來檢視淨化與超脫是否有進步。神的帶領是奇妙的,對經文理解的進深與洞悉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後來我發現,理解經文是靠靈性洞悉,神的帶領理解經文就是在加強我們對靈性認知的「看見」,這是靈性感知的培養。 研究時老師會問:「你看見我指給你看的東西了嗎?」那是感官可觀察到的看見;同樣的,神聖引導神要幫助我們看見的,是看見事務下的「本質」,那是一種「心態的運作動向」,也就是佛教徒說的「心法」。真理是一種心法的運作,上帝給我們的戒律或是指導原則,就是我們依照那原則去作,就會看見那「心法」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結果。世間的觀念是一種「世間心法」,那是考慮自我的「心法」,它產生一種結果,就是我們看見的世界。上帝啟示的話語是另一種「心法」,它幫助我們認識上帝的心(意旨),所以讀經文時要去揣摩神的心意。當我們去作了,看見結果的差別,我們才會了解祂為什麼這樣說。所以理解真理是在「行動」中才能領悟上帝的心意,這是我們學習真理該有的態度,它是心態,也是方法。 研讀儒禧課程,我們談要培養一種新的習慣,那習慣是一種「心的」習慣的養成。阿博都巴哈說人類因為缺乏靈性感知的培養,因為靈性感知一直沒去用,失去了其知覺。那靈性感知是一種讓我們可以感覺到造物主存在的知覺,運用那知覺我們可以從其中的作用去觀察造物主與我們的互動,因而認識造物主;從互動中看見造物主的主宰,從認識造物主的主宰中,與祂的旨意配合。所以靈性感知,簡單的說,就是對心的世界的感知,從感知中我們可以觀察而洞悉心的作用的實在,從心的意向(是自我的或轉向神的)觀察作用的差異,從作用中,我們就會開始對上帝的世界有認識,也就是開始有了上帝的知識;從來龍去脈中,我們洞悉了上帝的智慧與上帝的其他屬性,從完美中看見上帝的名號。 阿博都巴哈告訴我們,律法有兩種,一種是永恆不變的,那是發展靈性生命每個靈魂要遵守的;另一種是隨著時代狀態調整的,那是改善人類世界管理的指導原則。前者是攸關個人生命進步的,後者是攸關人類世界的進步發展。上帝教導說的救贖工作,指的是靈魂進步的指導,這是不變的。所以儒禧課程應該是包括兩方面的探索。若我們著重在傳導卻忽略了個人的發展,我們就會發現有行動的門檻跨不過去。行動的動力來自於內在,當門檻跨不過時,意味著內在能力需要培養。這往往與感知能力所觸及到的範圍有關。當我們愈經歷神聖引導(在個人生活或在服務聖道上),對上帝的愛就會得到加強,我們因對祂話語的理解,也更認識祂心意,靈性學習與傳導動力源自於神聖輔助。內心對神沒有感覺,傳導動力就無法持久,也會有困難持續感覺到傳導的喜悅。我感覺到,靈性感知能力的加強應當被視為傳導反思的一部分,活動的數目(可量化)以及靈性感知能力(不可量化)都應被視為研習進程的成長指標。我們也應視靈性感知的培養為行動的一部分。 我們如何培養靈性感知?阿博都巴哈說上帝聖言可以喚醒人類的靈性感知。我感覺渴望對上帝話語的理解,常常沉浸在經文的默思或反思,是靈性感知恢復的關鍵。對上帝話語有感覺,才能與上帝產生交流,才能開始經歷祈禱與默思,那是靠靈性感知的經歷,才能開始觀察其作用的。這些都是靈性漸漸甦醒的徵象。靈性甦醒後,就須開始培養生命,養成靈性生活的習慣,就是培養甦醒的生命。根據不同甦醒程度,所能攝取的「經文份量」就有不同,我們也可以根據對經文飢渴的狀況與吸收理解的狀況,看出甦醒的程度,生命健康的程度。若我們先從自我的學習、從自己的成長看見成長的指標,這指標就可以幫助我們在傳導時知道如何幫助朋友。這也是為什麼阿博都巴哈說我們先要對靈性有飢渴,才能進入靈性;我們也要先進行自我學習,才能好好過生活,在生活中幫助他人。 研習課程是一個符合巴哈歐拉教導原則之實踐的課程,它結合了宗教與科學和諧發展的運作模式,研習、行動、反思與磋商是科學的宗教探索方法,內容關心的是如何將基本原則在生活中化為行動。內容包括個人的靈性發展與人類世界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要致力於靈性感知的強化,以增加對神聖計畫的理解。有了理解就有願景,目標就會更篤定,也更能感覺到神的作工與應許實現的可能。有一個篤定的目標,有著前進與行動的方針,我們就能好好過生活。研習課程是幫助我們能夠好好過地上生活的靈性教育課程,它使我們活出人性、活出神創造我們的樣子。我們在生活中履行義務(遵守戒律以達到個人靈性生命的孕育)與職責(服務聖道以促進人類世界的成長),這是雙重道德目的含意。有了這兩者,第二生命(天國的生命)才能達到完整的孕育,這是這天啟我們傳播的佳音,這是進入天國的應許,這也是靈魂救贖所要達到的境地。

真理一體(物質與靈性)的實在

阿博都巴哈說,生命有兩種──肉體的與靈性的;本性有兩種──肉體本能的與神性的;光明有兩種──來自太陽的與真理之陽的;世界有兩種──偶然的與靈性的;施洗有兩種──水的洗禮與聖靈的洗禮;奧秘有兩種──有形創造界的與無形上帝世界的;夢境有兩種──反映塵世現實的與反應靈性狀態的;科學有兩種──物質的與神聖的;教育有兩種──學科的與靈性的……這在說明實在有兩種,物質的與靈性的,而上帝教導的真理,是涵蓋有形與無形創造界的,儘管人們肉眼看不見無形界域,但無形界域的種種多能在有形界域找到徵象。所以追求真理,我們必須在上帝話語中領悟出兩種實在,理解上帝話語中對兩種實在性的意義表達。 人心是屬內在的,人的行為是屬外在的,人心的狀態會反映在他的思想,思想會成為言詞與行動而對世界帶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會在人與人之間會產生影響,而這影響又是心靈層面的;這影響在心靈起作用,又會回饋到人的行為舉止上,成為外在的。人心狀態,往往是隱藏的,所以世界的問題解決之道,往往只是表面的。這天啟,巴哈歐拉把靈性實在、心的作用很明白的告訴我們,但只有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去看透肉體本能的面紗,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外在舉止都在反映自己內在的狀態。今天上帝教導,是要幫助我們做個真誠的人,誠實面對自己,不再包裹自己,也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不怕被糾正,能在上帝話語中更認識自己,也接受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也要去接受別人的不足,知道我們都有同樣的苦楚,希望因此能從互相防衛的狀態轉為互相幫助的狀態。 人之兒女啊!你們知不知道我為什麼用同樣的泥土塑造你們嗎?誰都不能自以為比別人更優越。你心裡該常多沉思你們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既然我用同樣的質素造生了你們,你們當有如一個靈魂,用同樣的腳走路,用同樣的嘴吃飯,住在同樣的土地上,如此從你的內心深處,從你的舉止行為,顯現出一體的表徵與超然物外的精神。這就是我給你的訓誨,光之眾民啊!留意這訓言,你便能從奇妙榮光之樹上,採擷那神聖之果。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68 我們都是泥土塑造的,所以我們都有肉體的本能,猜疑、自是、軟弱退縮、好安逸而不喜歡變遷的環境,認知多受限於感官,侷限在自己所經歷裡的認識,喜歡掌控而不喜歡服從,爭競而不能有成人之美(忌妒),情之愛與恨的交織….這些都是泥土來的特質。神要我們都認識自己的這些肉體的本能,然後接受彼此都有這些本能,且知道彼此都有相同的難處,從排斥彼此能變得接受彼此,且因而能鼓勵彼此,並在成長路上互相協持,這就是這裡巴哈歐拉所說的「你們當有如一個靈魂,用同樣的腳走路,用同樣的嘴吃飯,住在同樣的土地上」。 上帝的創造沒有一樣開始就是完美的,這是實在,是真理,只有我們去接受這實在,接受每個生命都是在不完美中獲得上帝的孕育,知道不完美只是過程的現象,上帝創造是完美的,因為祂給每個生命都有經歷從不完美到完美發展的歷程。若我們多能體認到上帝創造是完美的,而那完美是展現在生命的不斷進步與無限進步的狀態中。如此,我們就會把目光放在追求進步,而不是抱怨不完美。巴哈歐拉說:「如此從你的內心深處,從你的舉止行為,顯現出一體的表徵與超然物外的精神。」也就是有了「接受彼此、並能彼此扶持」的一體展現。 靈性之子啊!我首要的訓言是這樣的,你要有純潔仁慈而光明的心,這樣,才能成為亙古不變的,不滅的,永恆的。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1 一體與團結的展現,是需要我們都認識到彼此都有肉體本性的支配,每個人多在努力掙脫那支配,所以接受彼此的不足很重要。如此,我們才能使層層包裹的心,不再需要包裹束縛它。不遮遮掩掩了,我們才能有誠實的心;不遮遮掩掩的心,就是純潔仁慈的心,那是光明的心。塑造這樣的環境,給彼此都能呼吸聖靈氣息的環境,是需要我們自己努力走出自己的困綁,也要努力不用自己的觀念去綑綁別人,兩方面的努力才能達成的。而這努力,是靠物質與靈性兩實在的認識,學會用靈性駕馭物質本性而達成的。這是使生命回歸兩個實在中的和諧,達到真正的和諧與祥和。認識兩種實在,同時看透兩種實在,這是上帝所教導的真理,活出一體,就是懂得活在兩個實在中。

真信神在於行出正道

耶穌說: 「你們並沒有祂的道存在心裡 。 因為祂所差來的 、 你們不信 。你們查考聖經 。 〔 或作應當查考聖經 〕 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 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 。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 。但我知道你們心裡 、 沒有神的愛 。我奉我父的名來 、 你們並不接待我 。 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 、 你們倒要接待他 。你們互相受榮耀 、 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 、 怎能信我呢 。」 約翰福音 5:38-44 這句話告訴我們,信聖經並不等於跟隨了耶穌,有了神的道。除非神的道在人的心中,人對神的道有理解,且能將「道」行在生活中,讓真理成為生活解決事情的準則。查考經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真理,但只有將真理實踐出來,才能看見真理成為我們生命的運行動力,所以當我們看不到真理成生活的思想,成為生命的運行時,就代表真理尚未深植人心,真理的大能還未能發揮。只有真理成為靈魂生命的動力,生命才能如此不斷被供應,成為永恆的生命。耶穌要祂的門徒見證的,就是當門徒將真理深植其心後,門徒自己洞悉上帝話語如何在自己生命中運行,能看見有無真理在心中的差異,因而見證有真理在心中所活出有生命的樣子是什麼,見證上帝如何使真理、上帝話語成為自己的生命。 耶穌也說,人們接待人卻不接待神的使者,意即人聽從人的話、揣摩人的話與心意,拜人為師,但對神派來的使者卻冷漠以待,聽不進祂們說的話,也不能用心揣摩祂們帶來的神的心意。人喜歡自己當老師,接受人的崇拜,耶穌說,他不接受人對祂的稱頌與榮耀,因為美善的作為都是因神而成全,所以耶穌把這些善果,這些榮耀,都歸給神,這就是祂所說的「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之意。這意味著,行在正道上,我們應當清楚一切美善都來自神,也應當把這些成就與果實都歸於神的榮耀。這也就是耶穌說的「你們互相受榮耀 、 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這在神那裏,是屬於遠離神的,耶穌說那些喜歡被榮耀的人,「怎能信我呢」。 所以真正信道者是什麼樣子呢? 不僅查考經文,試著理解其中道理,理解後也會試著去實踐,讓真理能夠藉行為舉止展現出來,讓行為舉止,成為妝點有形世界的上帝榮耀。學習真理的目的就是讓他成為行動,使無形的真理能夠在有形世界展現。此外,真理追求者要學習敬畏神,不敢接受人的崇拜,而是把榮耀歸於神,因為我們只是受造物,我們被創造的目的就是展現上帝榮耀,我們只是上帝僕役,只是受造物。 類似的話,這天啟巴哈歐拉是這樣說的: 怠惰之本質啊!無數神妙之舌都講同樣的話語,無數隱藏之奧秘全啟示在一支聖曲裡;然而,就沒有一隻耳朵肯聽,也沒有一顆心肯懂。 巴哈歐拉,隱言經下 16 亞當之子啊!聖潔言詞與純潔善行,可晉升至神聖榮耀之天堂。努力吧,使你的言行能滌除自私與虛偽的塵垢,而能在榮光之堂承受恩寵。因為,不久在眾所崇拜者之聖容尊前,人類的考驗者將只接納完美的品德和純潔無瑕的品行。這是照耀在神聖意旨之地平線上的智慧與奧秘之陽。祝福那些回頭歸向的人們。 巴哈歐拉,隱言經下 69

正道

什麼是行在正道?道路一定有它通往的目的地,那麼正道的目標是通往何處? 塵土之子啊!那位純潔之靈說:在此榮耀之日,凡能給你除污滌垢、保你和平安寧者,的確就是正道,就是通往我的聖道。所謂除污滌垢,就是滌除一切於人有害之物、一切損人尊位之事,而以自己無足稱道的言行洋洋自得便屬其一。唯有人人學會衷心祝福全人類,方能實現真正的和平與安寧。那位全知者為我作證:塵世眾民如能領悟上帝話語的真諦,就絕不會喪失上帝恩澤之洋中屬於他們的份額。在真理的蒼穹中,從古至今乃至未來都不會有比這更加璀璨的星辰。 巴哈歐拉,大同聖帳 從這經文我們可以知道,行在正道時,是可以使人心獲得和平安寧的,那是通往「亙古之神」的聖道,是從地上回歸天上,回到「亙古之神」寶座尊前的聖道。靈魂只是塵世的過客,靈魂終將回歸造物主。靈魂才是我們真正的生命。 要怎麼走正道? 這段經文精要的告訴我們,要除污滌垢,把洋洋自得、自我考量的「用心」滌除,因為這些都是不敬畏上帝、在上帝尊前表示傲慢之舉。去掉這些,我們才能學會「衷心為人祝福」。 為什麼說行在正道是最有利於我們的?行在正道,我們才不會喪失上帝恩澤,我們才能成為受祝福的靈魂,才能在神的護佑下享有和平與安寧的心,才能映射神的榮光,才能展現被創造時原本該有的人樣。上帝的恩澤是無限的,就是我們自性裡的豐富。我們不能只追求自性的豐富,而不要上帝,這是行不同的。不能以真心愛上帝,就不是神聖信託的靈魂,與神之間就有隔閡,那隔閡,就會成為領受上帝恩澤的阻礙。 行在正道會是什麼樣子呢? 熱愛上帝的人啊!這世界猶如一個病弱無力之人,他的雙眼失明,雙耳失聰,他的一切能力都已消耗殆盡。因此,上帝之友必須是稱職的醫生,按照神聖教義護理這個病人,使其恢復健康。或許,如係天意,世界會好轉,永久恢復健康,它那枯竭的能力會得到恢復,而呈現出活力蓬勃且鮮活面貌,因而散發出秀麗優美光芒。 最重要的療法是正確地引導人們,這樣他們就會轉向上帝,聆聽祂的教誨,帶著傾聽之耳和注視之眼勇往直前。給予他們這一有效的辦法之後,必須立即指引他們去獲得上天眾靈的特徵和行為,鼓勵他們去尋求阿帕哈天界的一切宏恩。他 們必須洗心革面,不留一絲一毫的仇恨與惡意。他們必須成為坦誠的人,撫慰並熱愛全人類。如此,東西方就會像情侶一樣,緊緊相擁;仇恨與敵意將從地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牢固的世界和平。 熱愛上帝的人啊!對所有的人都要友善;對每個人都給予關懷;盡你們 所能去淨化人們的心靈;你們要力求使每個人都感到喜悅。你們要成為傾注在每片草地上的聖恩之甘霖,成為每棵樹的生命之活水;對人類的嗅覺,猶如麝香的芬芳,對病人,猶如康復的清新微風。對所有乾渴者,作解渴的清泉,對所有迷路者,當細心的嚮導;做孤兒的父母,長者充滿孝心的兒 女,對窮人,要成為取之不盡的財源。你們要把愛與友誼看作是天堂的樂事,要把敵視與仇恨看作是地獄的痛苦。 勿貪圖安逸,當盡心竭力地工作,誠心誠意地大聲懇請,祈求上帝賜予扶助和恩典。如此,你們便能將這世界變成阿帕哈天國,這塵寰變成上天之境的閱兵場。只要你們竭力奮鬥,這些必成現實,大放光彩,這些恩澤之祥雲必傾灑甘霖,這些更生之和風必四處吹拂,這神聖芳香必廣為發散。 阿博都巴哈聖文選 200 行在正道時,視覺、聽覺就會成為洞察人心的工具,行在正道是會具有洞察力的,反省、反思時,能夠看見自己及他人使用的「心法」。因為洞悉「心法」,理解問題的原因;因為理解,煩惱也就自然消除了;沒有煩惱,也才能愛人,也引導人轉向神,來聆聽祂的教誨。有洞察力,就能在事情的變化上看見神如何主宰萬物,人就可以認識造物主。藉由觀察自己或他人,如何在上帝話語的作用下,改變面對事情的心態。這種在事情上(允許事情的發生是有神的主宰),運用上帝話語,及觀察上帝話語所帶來的種種作用的觀察中,去認識上帝的主宰。上帝的主宰是有兩方面的,事情上祂可以有安排,祂啟示的話語,我們把它放在心上,它會對心起作用的。 觀照「心法」是需要在人與人關係互動上去認識的,服務是最好的學習機會。神是在我們服務中引導我們的,接受引導,就是領受恩典。神也是在我們服務中所碰到的困難,糾正我們,幫助我們淨化心靈,作心靈的「除污滌垢」。這種得到神的幫助的淨化,那是接受「聖恩的甘霖」。淨化的靈魂,生命才能健康成長(進步)。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行在正道?我們來到世上之前,是來這裡做不同的生命功課的,我們與神有約,祂說: 我的朋友們!在那神聖與賜福環繞下,在那榮光樂園的生命之樹的綠蔭下,你們聚集在我的跟前,難道你已忘記那真實明媚的早晨嗎?你們曾畢恭畢敬地聆聽我宣說那最神聖的三句話:啊!朋友們!不要視你的願望重於我的願望;凡非我所期望於你的,別貪戀它;不要以毫無生氣且被世俗與貪婪所褻瀆的心來親近我。只要你們能潔淨你們的靈魂,便立刻能回想起那個地方,那個意境,而我那些話語的真理將在你們身上得到證實。 巴哈歐拉,隱言經19 為什麼要提到這盟約?加強這盟約與世界改善有什麼關係? 這個盟約愈是得到加強,一切事物就會變得愈加快樂美好,因為它將把對上帝的堅定信仰吸引到自己身上。如果熱愛主的人們希望像他們的朋友們那樣贏得上天眾聖的恩寵,他們就必須盡一切可能來加強這個盟約,因為這樣一個博愛與團結的聯盟猶如在澆灌生命之樹,這是永恆的生命。 阿博都巴哈聖文選 200 「我們來自創造主,也終將回歸創造主」,正道就是回歸造物主的道路,回歸人與天帝的關係,恢復人的尊貴地位[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它靠淨化心靈,才能回到聖潔之尊的尊前,正直、誠實、公義、善良….是聖潔心靈光輝的展現。這些品質不是靠行為的培養,而是靠修心,由內而外自然地散發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