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道德經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譯文]有智慧者不多說話,而處處發表意見的就不是智者。智者是知道守護五官,懂得關閉感官慾望的門戶;他會努力消除會傷人的言詞、態度與作為;也會努力解除內在會造成紛爭的偏見;即便他愈來愈有靈性光輝,他懂得內斂而不處處搶風頭;他使自己與別人沒有差別,這就是「道」的「玄同」奧祕。達到「玄同」境界的人,人親近也好,疏離也好,被善待也好,被傷害也好,被尊崇也好,被貶抑也好,都能如實接受當下的境遇(滿足於上天的安排)。超脫於世俗的利害得失,超脫世俗使他變得尊貴。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這裡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與道篇第四章的意義不同。道篇指的是天帝的特質 — 過於鋒芒的,天帝都會削弱他。而這裡德篇的意義,是我們須要培育的品質,也就是我們所須要努力斷的煩腦根源。 「存在之子啊!我的愛是我的堡壘。凡進入者便得安全與保障;凡離去者定會迷失並消亡。」—巴哈歐拉 ,隱言經上9「宣說之子啊!你是我的堡壘,進入裡面吧,你便獲得保障!我的愛在你身上,明白這點吧,你就會發現我在你身旁!」—巴哈歐拉 ,隱言經上10 若我們找到神的愛,就能在神的愛中而不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我們或怎麼對待我們。 有智慧者不多說話,聖尊這樣啟示: 寡言而多行,此乃信仰之真諦。確然,凡言過其行者,當知其生不如死。—巴哈歐拉 ,智慧之語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55

55th ChapterHe who is in harmony with the Tao is like a newborn child (before he develops all the habits of the world).Deadly insects will not sting him. Wild beasts will not attack him.Birds of prey will not strike him.His bones are soft, his muscles seem weak, yet his grip […]

道德經 第 55 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博。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道德涵養渾厚的人,就好比那未受到世俗污染的嬰孩。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兇惡的鳥不搏擊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頭卻握得很牢固。他雖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卻勃然舉起,這是因為精氣充沛的緣故。他可以整天放生大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氣純厚調合的緣故。知道如何使氣調和、作起事來不覺得勞累,那就是認識了如何保持在「常(道)」;知道如何保持在「常(道)」就叫做「明」(覺知自身的狀態)。讓自己縱情享受,就叫作「妖祥」,那對理想品質培養是有危害性的;心性用氣因而過於操控事情,就叫作「逞強」。氣用過頭就會衰老,這就叫不合於「道」,不遵循道的調合就會很快地走向死亡。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54

54th ChapterOne who is an expert in swords, won’t use swords to fight easily.One who appreciates the virtues which he wears like a garment, he won’t take them off easily.If one can make virtues a family teaching, then his descendants will last.If one endeavors to practice virtues in his daily […]

道德經 第 54 章

善劍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譯文]善於用劍的不隨便拔劍,善於把持(美德)的不會隨便脫離(美德),如果能把這作為持家之道,那麼子孫就不會斷絕。若一個人努力身體力行,使教與行合一,那麼他就能使自己德行歸真。若他能在家庭努力身體力行,那麼他的德善就豐盈有餘;若他能在鄉里努力身體力行,那麼他的德善就會受到尊崇;若他能在國家努力身體力行,那麼他的德善就會像果樹般果實累累;若他能在天下努力身體力行,那麼他的德善就能庇蔭天下。所以懂得觀照自身,就能也幫助他人;懂得觀照自家,就能也幫助他家;懂得觀照自鄉,就能也幫助他鄉;懂得觀照自國,就能也幫助他國;懂得維護天下秩序之道,就能也維護天下秩序。我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 從自身在教與行中而認識。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修德愈廣泛,心田也就愈擴大,包容性就愈廣。當我們志向放在服務人類、愛世界時,所理解的真理就能多方運用,透過無國界的網路,就可真正達到利益全人類之效果。 人之子啊!將我的財富贈送我的窮人,你就能在天堂上,享有永恆榮耀之寶庫,享有不滅光彩之珍藏。我用生命作證!你若能以我的眼光確認,更為榮耀的,是奉上你的靈魂! 。 ──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57 真理的理解是精神財富,可以送給窮人。追求真理,就能擁有永恆的財富。 返回主(表)頁面

道德經 第 53 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譯文]若說我對行「道」有些微的認識,那就是行走在「道」的途徑上,唯一擔心的就是害怕不小心走上了邪路。大道甚為平坦,但一般人卻喜歡走邪道小徑。致使朝政腐敗,農田耕耘被荒廢,倉庫變得空虛,而人君卻仍穿著錦繡的衣服,佩帶著鋒利的寶劍,飽餐精美的飲食而開始顯厭煩,積蓄財貨過剩,這就叫做強盜的首領。這是多麼無道啊!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今天,聖尊這樣勸誡人類: 眾僕啊!我斷言:誰認清那條正道,誰就是信實之士。正道只有一條,上帝已經選好備妥。正道在萬道中熠熠生輝,猶如太陽在群星中閃耀。誰沒有走上正道,誰便未能參悟真理,誤入了歧途。這是無雙無比之主的訓誡。 眾僕啊!下界是魔鬼的居所,當心啊,不要接近群魔。魔鬼意指那些剛愎自用之人,他們背負惡行,沉睡在疏忽之室。就他們而言,沉睡好過清醒,死去勝過苟活。 世界之主言道:眾僕啊!摒棄自己的慾望,追求我所希望你們得到的。行路不可沒有嚮導,但也不要聽信每個嚮導。誤入歧途而失于失於正道的嚮導,何其之多!只有不受塵世羈絆、不顾不顧一切阻礙而暢言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嚮導。 眾僕啊!沿著真實之路前行,不要離棄窮困之人。在塵世大人物面前提及我,不要害怕。 眾僕啊!行為應該純良,立身當合聖言。這是無雙之主的訓誡!── 巴哈歐拉,大同聖帳 敬畏上帝,懼怕祂的懲戒與懲罰,以及領悟祂的正義與命諭。此乃智慧的真諦。 —巴哈歐拉 ,智慧之語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52

52nd ChapterAll created things have their origin, this source of life is like a mother.If one finds the source of his life and connects with it, then he knows how his life is given and sustained,In order to maintain his life, he will cling to the source of life.Once his […]

道德經 第 52 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兌,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譯文]天地萬物都有本源,這個本源可以說是天地萬物的母體。如果知道維繫生命的源頭,就能認識萬物如何被賦予生命;知道萬事萬物如何被賦予生命,又緊把持著與生命泉源的聯繫,那麼生命就可以不受到危險。(「道」是萬物的本源,把持並遵循著「道」,我們的靈性生命就與「道」有了緊密的聯繫。) 塞住慾念的孔穴(五官),閉起慾念的門徑(五識心),終身就不必忙於追逐慾念之事。如果打開慾念的孔穴(五官),就會增添追逐慾望之事,也會與人多有衝突,染上這世俗之病,就會陷於終身不可救治的狀態。能夠察見到細微的慾念,叫做「明」;能夠使心持守於柔軟的狀態,就能夠穿梭於剛硬性格之間而不受危害,這叫做「強(者)」。運用「道」的智慧光芒,使心回歸明察觀照狀態之「明(覺)」,在慾念蠢蠢欲動之時就有覺知,那就可以不給自己帶來災禍,這就是「襲承常道」,行在正道。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復守其母(緊把持著與生命泉源的聯繫)」所守護的程度要達到什麼程度?神聖教育家巴哈歐拉說:「愛上帝的心要完整」,洗盡塵世的鉛華,直到塵世的事物不在成為隔絕人與上帝的屏障。 回歸上帝並全心全意地忠信於祂,從心中洗盡塵世的鉛華,莫讓任何陌生人之愛進入,並駐留其中。直到你心中這一類的愛之痕跡得到徹底淨化,上帝的光輝才能在你心中照耀……由於人心之不可分割,正如上帝所創造的那樣,因此,你當留心,它之所愛所慕亦當單一而完整。因此,用你完整的一顆心之情懷守住祂的愛,除祂之外,收回其餘之愛。如此,祂才能助你沉浸在祂獨一性的海洋中,成為祂獨一性的真正擁護者。上帝是我的見證,我向你啟示這些訓言的唯一目的在於淨化你,使你擺脫這塵世須臾而逝的塵緣俗物,助你昇達永恆榮耀的天界,在祂的應允下,能在那裡安居和統治。──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14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51

51st ChapterTao gives life to the world and uses virtues to foster life (the condition of one’s life shows through virtues) .Everything forms gradually and is nourished in its growth process.But the outcome depends on whether life can make it through all the conditions which lay in front of it.Theref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