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神聖正義

最近讀守基阿芬第的《神聖正義的到來(The Advent of Divine Justice)》,這書主要在描述阿博都巴哈《神聖計劃書簡(Tablets of the Divine Plan)》所談的願景,阿博都巴哈的典範與神聖正義的關聯性是什麼?我們如何從阿博都巴哈的話語與行動中看見神聖正義的典範?這裡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從對上帝公義性情的認識,我體會到世間的法治體制是建立在物質性的論證,能提出憑證的,多是以外在的行為來作論斷。行為的動機,人心的考量,並不在法治的考量範圍內。而神聖正義,上帝鑒察人心,祂知道人的起心動念,祂也體察人對自身靈性實在的無知。我們知道,道德教育可以幫助人在行為上有所規範,以對「行為會產生結果」的認知,讓人對自身的行為負責。這有點像藉由價值觀念的灌輸,達到行為約束的作用,這並不一定是自發性的。 這天啟巴哈歐拉的教導,所帶給人類的靈性教育,是藉著人對造物主愛的培養與認識,知道什麼是天父喜悅的,什麼是天父不喜悅的,人藉著在心與行蒙上帝悅納時得到的喜樂體驗,與違背上帝心意時所嚐到失去的與神同在感的苦受中,認識到「心靈需要在正念中才能得到來自上帝的快樂的滿足」的這靈性實在,而自然的遠離惡。這是藉著對自身心靈實在的認識,以調心的方式,達到自發性的「向善、遠離惡」的作用。這是上帝教導、藉著人心的治理、達到人心的統攝,這是這天啟巴哈歐拉所帶來的神聖正義,是要提升人類去認識的神聖正義,這是使世界秩序達到真正有序的上帝教導的涵義。 所以我們服務聖道的靈性教育推廣,就是推動神聖正義工作的一部分。我們花時間陪伴朋友,分享上帝話語,陪伴朋友一起學習使上帝話語落實在生活,這是呵護人心,呵護人心是神聖正義中的散播的上帝慈愛。阿博都巴哈的典範──慈愛的典範、正義的典範,幫助人類理解自身靈性實在的教育典範……這些都是神聖正義在有形世界彰顯所能看見的,但這些光輝,真正的來源是阿博都巴哈對上帝的愛的那顆心。阿博都巴哈不斷告訴我們要全心全意的愛上帝,愛上帝是通往上帝奧秘之門。愛上帝是我們心靈得到潔淨,使心靈明鏡因此能映射上帝光輝,揭開上帝知識隱藏的奧秘的途徑。 所以認識神聖正義,我們需要在服務中不斷超脫世俗,也提升自己。在心靈的世界中,我們就能更多的看見上帝的正義彰顯。我們也會更珍惜服務聖道的機會,更樂在靈性教育的推廣,與感恩於上帝賜予我們的快樂泉源,讓我們能更多的去愛人。這些都是以行動、對神聖正義的彰顯,藉著這彰顯而使巴哈歐拉的願景彰顯。阿博都巴哈所推動的神聖計畫,就是在幫助我們將這神聖正義化為實際的計畫。它需要我們藉著不斷地行動去推廣、與彰顯的願景。 兒童教育與青少年賦能,就是建立在這神聖計畫的基礎上。讓兒童與青少年能在踏入社會之前,對上帝產生了愛,也在愛上帝中遵行上帝律法。這是上帝要給新生一代的靈性資產,使他們能成為這時代所要彰顯的神聖正義光輝照亮世界的照耀點。

如何看見巴哈歐拉的願景

看見巴哈歐拉的願景,是屬於靈性洞悉的看見,所以我們一定要培養靈性洞悉。「如何培養靈性洞悉」這個問題是與問「如何進入真理」是一樣的。我們先來談談真理的學習,上帝知識的學習,神聖科學的學習,這與在學校學科的學習有什麼不同。 我們同樣是用靈魂的大能「理性能力」在學習,不同的是──在學科的學習,我們的心是向外觀察的,追蹤的變化都是有相的;而真理的學習是向心內觀照的,即便我們觀察人的種種行為中,我們觀照的是人心的傾向與去向,我們從行為中鑒察人心。我們要先學會觀照自己的心,進入真理是進入心的世界去觀察那世界的種種現象。真理在告訴我們的,就是人心動向中所有的種種現象,以及上帝如何鑒察人心與彰顯祂統攝人心的國度行政、心的行政、公義、與處理人心的問題。所以要看見聖靈的作工,今天的天地寶座之主(巴哈歐拉)如何管理人心,我們得先學會觀照自己的心,看見聖靈如何在我們身上作工,改變我們的心。從對自身的觀照,我們就能看見其中的巴哈歐拉啟示話語中的願景。這是追求真理對心的觀照與追求世間知識對現象的觀察,兩種知識不同的學習方式。 此外,理解真理,領悟上帝知識,是要有真理之陽的光輝方能看見的。神說,祂將光輝照耀於祂所屬意之人,所以我們要預備自己,使自己的心成為神所屬意之心。我們要如何使自己具備條件呢?巴哈歐拉在《隱言經》告訴我們: 「生命之子啊!為了我的愛,行我律法之道,如果你要尋求我的喜悅,得捨棄你自己的私慾。」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38 遵守戒律很重要,我們需要藉著守約,守住永恆聖約中的與神的約定,也要在煩惱時,去看見自己的私慾,並把自己的私利放下。作個蒙神悅納的人。「遵行戒律」且樂意遵守,蒙神悅納,作個與神守約的人,這是其中的一個條件。巴哈歐拉又說: 「人子啊!光大我的道,使我能將偉大的奧秘啟示給你,並將永生之榮光照耀著你。」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41 我們要有心去認識聖道,也想去光大聖道,我們對 主的工作有心時,我們才會接受天國工作的引導,也在引導中,看見天國的奧秘。那神聖引導,就是盟 主榮光與真理之陽的光照,在聖光中,我們就能洞悉神聖的意境。讀上帝話語與揣摩上帝話語之意,我們想要的程度與用心,是 主在鑒察的心。當我們用心時,神就會引導我們,「用心」是另一個條件。與神關係中的「信實」與「有心」,是我們可以表達的對神關係的在意,在意才能更認識神,且漸漸地更愛祂。如此,使自己具備條件而可以開始接受神的引導,我們就能在 主的引導中,學會如何用 主的眼睛看與 耳朵聽。聖尊說: 「聖座之子啊!你的聽覺乃是我的聽覺,用它聽吧。你的視覺乃是我的視覺,用它看吧。這樣,在你的靈魂深處,能印證我的崇高聖潔,而我也能見證你的崇高地位。」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44 我們看見自己接受著引導,對事情開始有洞悉,這種洞悉與洞聽是屬靈性的。剛開始有時我們分不清自己的理解是屬世界的還是屬靈的,但在 主的再三糾正中,祂會幫助我們更「無誤」地認識真理。 主會糾正我們那些「錯誤的、但又自以為對的種種錯誤認知」,在主的糾正中,我們愈來愈接近看到 主所看見的。當我們這樣去學習與經歷 主的帶領,我們會漸漸學會靈性的洞悉。愈是「無誤性」的靈性洞悉,就是愈看見 主所看見的。我們要不斷去探索真理,更多面的理解真理,多面的去聽與去理解,才能使理解愈趨向「無誤性」。我們要開放自己的心而去多聽別人的領受,如此才能修正或更完整我們對真理的理解。不斷去開放自己的心,是需要不斷去放下自己的執著的。所以神說,我們愈學會用祂的視覺看與聽覺聽時,我們對真理愈正確的理解,就愈能看見 主的崇高聖潔;而當 主愈來愈看見我們理解的「無誤性」時,祂也就能見證我們崇高的地位。阿博都巴哈無誤性地為我們解釋經文,就是我們也見證了他的崇高地位。我們應該不要害怕承認自己認識的不夠,也要不斷繼續追求更進深的真理認知。 這天啟巴哈歐拉在人類眼前所彰顯的是上帝的公義性情,我們除了藉巴哈歐拉的話去認識自身的靈性實在之外,我們也要在世界一體的服務倡導中,去認識阻礙人們看見人類一體這障礙中,神如何彰顯祂的公義性情,這是另一方面的洞悉我們要去學習的。 對上帝公義性情的洞悉,我們是藉著在參與聖道服務中去認識的,聖道服務中有上帝國度的行政這部分,我們要去理解上帝的律法,要去遵循律法,在服務中去洞悉上帝如何鑒察人心。認識上帝公義性情,不能只從行為觀察,還要洞悉人心。這方面的學習是要先從我們自身在困難挑戰中去學習的。神在我們的困難考驗中鑒察我們的心,我們藉著自己每天的反思去修正自己的心,也在其中、洞悉不義中有上帝的公義,我們藉著「修心」中,洞悉神的「審判」與神如何用真理「審判人心」,這幫助我們理解真理與如何使用真理來作為衡量人心的標準。神公義的彰顯,是有藉著幫助人類理解真理這部分的,這是幫助人使人從「無知」變為「有知」的,這樣的教化是真正使人信服的。靈性教育的推廣,是上帝公義彰顯的一部分。致力於靈性教育的工作,是使上帝公義的精神在人間落實的實踐工作,這也是服務聖道的一部分。 如何使國度的律法及原則落實在人間,這是國度行政工作的一部分,服務聖道中與機構的關係就是一種國度的行政關係,藉著參與服務正道,我們落實了人與上帝的關係、社區的人與人的關係、及國度行政層面的人與機構的關係。這三者關係,使我們能洞悉國度在地上的建設實在,也在自己履行子民的義務與盡本分中,洞悉自己也在成為國度子民。

想成為國度子民應當知道的

在追求神的道路上,很多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著神的引導,後來當我回想一個個片段時,彷彿一個個所理解的「文字」在排成「字句」。漸漸地我發現,它們指向著同一個方向,就是在「認識上帝之愛」。最近,對上帝公義性情的認識,彷彿理解了為什麼說這是「上帝的榮耀之日」,也彷彿理解了為什麼「主選擇把自己隱藏在帷幕之後,怕在祂榮光之前,一切會化為烏有」。這榮光光芒之耀眼,奧秘是什麼?為什麼很多基督徒已感覺到 主回來了,也知道 主多次叩門,但為什麼還不敢開門?以下是我最近的理解。 天國之門已敞開了,人們的心感覺彷彿就在眼前,但沒有勇氣開門,因為這道門是以上帝的公義性情展現在人的眼前。試想想,公義的審判,當人看到這道門,又有多少靈魂有那勇氣開門,又有多少靈魂願意開門而步向門的的另一端呢?上帝的榮光就在公義彰顯之門的後面,那耀眼的程度,是多麼的使人心驚膽破,震攝之程度讓人即便聽見叩門聲也不敢開門,也不敢邁進門。而那些不害怕面對自我,願意來接受上帝揭示自己不是的人,也就是經上說來接受審判的人,他們在困難考驗中接受了 主的揭示, 主光照他們那些仍有的屬肉體的本性,藉著 主啟示的真理而認識了自己,也在 主的話語中修正了心態,懂得用對心,使自己與 造物主的關係開始正常化,能用對心態來與 主建立關係。他們因著來到 主施恩寶座前,接受 主憐憫所施的恩典來潔淨自己的心靈,在 主天國泉水中得潔淨,並因而進入天國之淨土與主相會。 從這些洞悉,我又發現,上帝教導中的啟示經文,這天啟的巴哈伊經文,是在幫助我們認識上帝之愛中的上帝公義性情,它讓自我感到恐懼。但當人願意去放下自我,願意學習犧牲時,才能跨過恐懼的障礙,因而認識公義性情中隱藏的上帝慈悲與憐憫,那是救苦救難的神的大慈大悲,也是萬君之主亙古以來不為人知的上帝榮耀,那是上帝統攝萬物的輝煌榮耀,是使人心臣服於上帝的榮耀。而我因此也發現,認識上帝之愛這一切目標,為的就是培養人與神的正常關係。 想成為國度子民,就得認識神的愛與神的性情,懂得與神的關係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知道在這關係中有什麼義務與本分,懂得如何維護這關係,如此才能成為被上帝認可的國度子民。與神建立正常關係是上帝教導的願景,遵循的律法與服務聖道,多只是在幫助我們去認識上帝,也在認識中開始建立起與創造主的正常關係。所以我們不難想像,服務聖道的意義是這樣的: 登上 主救世方舟,開始學習為 主的救世工作效力。 進入永恆聖約,就像婚約或其他約定一樣,這是進入與神的關係,開始要學習履行約定中的雙方都擔起的義務與職責。神是守約的,接受永恆聖約,我們就要開始學習也守約。去認識、且去執行義務與職責。 約定中是要講忠誠的,我們要培養對 主的忠誠,也就是服務聖道不可根據個人的喜好,要根據真理原則來做事。因為那是約定中的一部分。我們根據真理、原則完成僕人該作的,我們才能因此在領受中看見神的守約信實與祂賜予給僕役的無限豐富。 人的世界是講自利的,天國的聖潔是利他的。所以要維護與造物主的關係,人不能再老想著自己,要想著利益別人,也要為神著想。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用這樣的心態是必須的,也才能進入真理的世界。服務聖道在 主的引導中,我們會認識 主如何的無私,如何的辛勞為著人類,我們因著對 主無私的認識,被喚起了良知,也願意為 主盡上一點心力。願意為 主盡上一點心力的心,代表的是我們人性裡的良知被喚醒了;喚醒良知、喚醒人性,這是上帝真理教導所要喚醒的人類。只發現自己是靈性的受造物還不算醒悟,人性與良知被喚醒了,接受神的教導糾正,學會用真心,我們才能成為天國之淨土的真人。 服務聖道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神的心意,行在上帝的旨意。在「一體」的學習中, 主一直要我們不要想自己的,要想利益他人、利益人類的。上帝旨意指向的方向,不僅是遵循祂啟示的律法,目標都是在幫助我們「消融自我」,所以行在上帝旨意,就是「不要老想自己的,要為他人想,也為上帝的工作著想」。當我們這樣去實行時,我們與造物主的關係就正常化了。與 主有個良好的關係,建立在對 主的認識,我們也因此認識 主,也因此能愛主,能與 主同心,為 主救世的工作效力。這是上帝僕役的意義,也是我們被創造的目的。 我們的傳統教導中,教導了我們五倫關係,我們也認識了在每個關係中,是有雙方要共同去維護的。今天,天帝要教導我們的是,在這五倫關係之上,祂告訴我們還有人與造物主的關係。這個與造物主的關係,需要被擺在五倫關係之上,且這關係是必要的。大同世界的願景,需要有與造物主的主僕關係,才能真正實現且久遠。大同世界,是「四大(道、天、地、人)」在創造界的一體中和諧的實踐。 這個月,我們紀念阿博都巴哈的升天百年,我們緬懷他話語所帶給我們對巴哈歐拉教導的理解,也緬懷他為我們如何成為上帝僕役給我們完整的指導及為成為上帝僕役的樣子所給出的完美典範、獻上我們的感恩。對上帝的愛,顯現在阿博都巴哈的話語,我們不僅要學習阿博都巴哈的『行』,我們也應該去理解『他對上帝的愛與用心』,那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與阿博都巴哈用同樣的心,我們才能有他示範的『行』。阿博都巴哈引導我們的,是如何使身、心、靈合一的行,這是想在地上成為國度子民的我們所要知道的,也是我們服務聖道中所要學習的。 讓我們來讀一段阿博都巴哈的話,阿博都巴哈說: 「你快樂嗎?我來這裡是為了讓你開心。我來這裡是為了向你們傳達巴哈歐拉的訊息;使這個訊息可能成為你幸福之『因』。 就像鴿子一樣,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隨身攜帶一條信息。巴哈歐拉寫了一封信,一封信息;祂把它放在我的翅膀上;通過祂的力量,祂讓我翱翔,我把那個訊息帶到了這裡。 那封信含有上帝帶給大家的喜訊;那封信是上帝王國的召喚;那封信是天國的徵兆;這封信所要給你的喜訊是 ──祂,巴哈歐拉,已經接受了你,從祂所有的造物中揀選了你,並且為祂對人類世界的愛,祂要預備你,使你成為上帝王國的光源,去照亮世界;唱出『一體』的詩句,讓詩句成為照亮人類世界的『因』,永恆快樂的源頭,成為國際和平事業的傳播者;如此地使所有人類可以因此找到人類世界的一體性,傳播『一體』的思想,奠定宗教一體的基礎,確立普世教育於人類世界,宣揚種族合一的理念,從不同角度去宣揚種族合一,用上帝之光去照亮人類世界。這是我帶給你們的訊息。」 阿博都-巴哈,西方之星,第 3 卷,第 84-85 頁

成為神祝福的人

每個人都希望神祝福我們,當人用世俗的心來追求神的祝福時,人帶著有所求的心,所求的是眼前的利益,即便有眼前利益,但那不是信神的人所追求的祝福,因為那是沒有功德的,那心態是僱主與僱工的關係,服務是為了得到報賞,與主人沒有情感,也沒有忠誠。追求神所要追求的祝福,是來生的祝福,是永恆的祝福,是真理生命的祝福。這種心態是建立在主僕關係的建立,是有僕人對主人的感恩與讚美,是僕人認識主人、知道主人的心意,也認識主人的作為與做事方式的。所以成為神祝福的人,是要在真理追求道路上,去認識與造物主關係的,在進入真理中去認識神如何幫助我們進入真理實在,去揣摩神的心意 (Will),從神的帶領中看見人如何做事,也看見神糾正了我們什麼,也在神的帶領中與神有了關係與情感。這是對神有認識、有愛的關係,這樣的追求神與服務聖道,才能成為神成全的人,也成為真正受祝福的靈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祝福」這詞,在人的觀念與在神那裏,有著不同的意義,世間道與正道是不同的兩條道路。 要如何才能成為受神祝福的靈魂呢?在追求神的道路上,人要先被神征服,成為能被神成全的對象,在人的追求及人配合聖靈的作工中,漸漸達到神的標準,成為被神成全的人、受祝福的靈魂。人要先能信神,在信的過程中對神的信心不斷被加強,達到願意脫離撒旦而皈依於神,開始接受神的教導,願意接受熬煉,願意順服神。有順服的心,想與神配合時,神才能在人的身上作工,而開始帶來內在的轉變。有順服的心,也願意與聖靈配合作工,這就是達到被神征服了的心。 基督來到世上的作工,在地上的時候,就是在作征服的工作,使徒是被基督所征服的人。但基督的真正成全的作工是在靈裡,是在基督升天後,這是我們說的聖靈的作工。耶穌時代是如此,今天的巴哈歐拉時代也是如此。巴哈歐拉把國度要作的工作與可以澆灌人生命的話語,也就是靈糧,在祂在地上的時候都預備好了。巴哈歐拉升天後,成全的工作開始展開了,這是聖靈與上帝僕役在天上與地上開始開展的工作。所以聖道服務,是我們進入學習,追求個人的被成全,也就是追求卓越,教友們是在社區生活的互助中追求的。儒禧課程是互相學習的課程,只有當我們被神成全時,對神的作工有認識,對神也有一點認識時,我們才能成為慕道者,真正知道如何與神配合,發揚聖道。 所以巴哈歐拉所啟示的七谷經與四谷經是被成全道路上的歷程。在讀聖道歷史時,我們也可以這樣去探究與認識,認識 大慈大悲的主在地上時,是如何打敗撒旦勢力的,如何得著一批被征服的僕役、甚至被成全的僕役。我們今天接受世界正義願的帶領,有一部分是藉著社區工作繼續作征服人心的工作;僕役們互相服務的工作是屬於接受神成全的工作,深造(deepening) 是屬於培育、澆灌生命、追求卓越的部分,要達到的目標是被神成全,其工作就是更認識神與認識國度的工作。 在被征服或進入被成全階段,我們的心態會有什麼樣的差別呢?在人心未被神征服時,人多是消極被動的,是把指頭往外、抱怨人的,人也有很多膽怯,不願意改變舊有的習慣……。當人進入追求被神成全階段時,人變得積極,願意吃苦、也願意與神配合,想去理解真理,想從真理中揣摩神的心意,人想更認識自己的屬肉體本性,也想超脫那些本性……也就是想找到進入真理與實行真理的道路。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心態,心志是不同的。人積極時,人是會更認識自己的價值,也會想活出有意義的人生。積極才是神創造人的樣子。人的心是積極時,人的靈才算活了起來,積極時,我們就能看見生命在改變,在成長。這種積極的態度是表現在心,但意義上是靈從死「復活」了。 與撒旦的屬靈征戰,神征服人是在解救靈魂。我們傳聖道,人願意接受巴哈歐拉的教導,且開始實行上帝話語,就是人起死回生了。我們要繼續努力,使人與自己能自己吃喝神話,自己進食靈糧與飲用佳釀,人自己的靈魂懂得吃喝,才算開始過靈性生活,靈性生命也才能從病到康復,健康地繼續成長。 諸位牧師啊!放下那些鐘鈴,走出你們的教堂吧。在這個日子裡,你們應在萬民中大聲宣揚那至大聖名。當每塊石頭、每棵樹都在高聲呼喊:“至大榮耀的主已經來到!”難道你們寧可保持沉默?快步奔向祂的人,有福了。確然,這樣的人屈指可數,他們將會永久留名,且被至高眾靈所念記。此事已被聖靈在這奇妙書簡裡所命定。確然,以我的名義召喚民眾的人屬於我,這樣的人將顯示超越塵世萬物之力量的權威。你們要緊隨主的聖道,不要重蹈身陷疏失之人的覆轍。被上帝的神聖微風拂醒,且邁步走向上帝之道的酣睡者,必蒙福佑。確然,這樣的人在上帝、那唯一真神的眼中被視為人傑,並被歸入極樂者之列。 巴哈歐拉,至聖書簡 禱文 主啊,我的上帝,讚美歸於祢的聖名!我是祢的僕人,手握祢慈惠之繩,緊執祢博施之緣。我懇求祢,憑祢那讓有形與無形萬物順從,並將生命的氣息吹拂整個創造界之聖名,以祢包羅萬象的力量使我堅強,護佑我免除一切苦難和病痛。我見證,祢就是萬名之主,也是祢所喜悅之一切的命定者。除祢之外別無上帝,祢是全能者,全知者,全智者。 我的主啊!求祢將萬千世界的有益之物授予我,將命定給揀選者的一切供給我。無論叱呵者的苛責、不信者的叫囂、背棄者的疏離,均無法阻撓祢的造物轉向祢。 確然,憑祢威權統御之力,祢是救苦救難者,除祢之外別無上帝,祢是全能者,至能者。 巴哈歐拉

如何培養正直

在前面我們談到有關公義與正直,認識了公義是建立在遵循律法的標準上,從對真理的理解,我們對神如何審判人有了認識,知道神的標準與原則是什麼,使真理的標準也成為我們公正的標準,用那標準所行出來的行為就是正直的行為了。所以培養正直行為,不能不從行在上帝律法中去認識上帝公義性情,學習用神的方式來處理事情,也學習用真理來幫助人們調整心態,回歸正道。透過這種、以這樣的「法布施」、幫助人類進入真理的服務,本身就是正直的行為。 為什麼說認識上帝公義性情一定要進入今天的啟示經文,要去讀巴哈歐拉的話語?過往的聖書、經書,多是在先知、顯聖者離世後,使徒們根據記憶所記載的神聖話語。人所描述的或記憶的,多容易有人的想法的摻雜。這天啟的經文,由巴孛與巴哈歐拉親手撰寫,是上帝話語的原版,它們就像純之有純的天國活水,從寶座前流出來的生命泉源。而律法,就是神用以「審判」人心的話語,今天律法是出自於神聖顯聖者之口的,上帝的審判是用祂啟示的律法作為標準的。所以接受上帝律法,就是接受上帝的糾正,讓上帝來調整我們的心態,這也就是今天的末世審判工作,這是上帝公義性情彰顯的方式,也是認識上帝公義性情的時代。接受巴哈歐拉教導的上帝僕役們,理解真理、領悟真理、進入真理的涵義就是接受審判中的教導與糾正,來到施恩寶座前接受天國活水的心靈淨化。在真理的進入中,心靈解受 主的潔淨,這是上帝今天的宏恩,也是上帝對人類的救贖。只有進入今天的上帝話語來接受心態的糾正,才能因心靈淨化而達到得 主的救恩與救贖,並與主相會。 阿博都巴哈說,進入信仰,我們首先要作自我學習,然後好好地過生活。教長的意思是,我們要先來接受淨化的洗禮,先戰勝自我的屬肉體作為,我們才能對上帝的公義性情有正確認識,也知道上帝如何鑒察人心。在真理的進入中學會用對心,就會有正確的判斷,有公義的正確標準,正直的行為才能彰顯。阿博都巴哈也說: 「關於《隱言經》中『人必須摒棄自我』這一說法,意思是人必須摒棄自己無節制的慾望、自私的目的和人類自身的衝動,尋找到聖靈的微風,渴望達到更高的自我境界,使自己沉浸在犧牲之海中,把全部心思全放在至為榮耀者的聖美上。」 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聖文選集 181.1 什麼是自己的慾望?阿博都巴哈說就是那「自私的目的和人類自身的衝動」。對我來說,對自私的認識,必須建立在我們對與造物主的主、僕關係的正確認識才能更清楚的。我們從小被教導五倫關係,我們認識在每一個關係中都有雙方要盡的義務與職責。在真理教導的是我們與造物主的關係,正確的對待這關係我們要去認識掌管宇宙萬物之造物主的性情。與造物主的主僕關係是超乎自然的,是以真理為準則的,它應該被擺在五倫關係之上。也就是說,在人與人關係出現問題時,我們不能用人的觀點去解決事情,我們要依據真理去解決問題。在服務聖道,盡自己與造物主這關係上的義務與職責時,我們要把這本份放在與人的關係之上。在問題上不能講人情或被人的情感所束縛,使得在事情上失去公正性。在受情感左右的情況下,仍須回到真理來解決人心的問題。若摻雜世界對待人情世故而引響人用真理來解決問題,這是不符合神公義性情的。服務聖道,若能把家庭與社區團結在真理的原則上,而不是團結在人教導的觀念上,追求真理是要把主僕關係擺在親情、人情之上的,這也就是教導中所說的擺脫世界的綑綁與束縛。所以碰到人情世故時,我們更要從上帝話語中去尋找解決之道,如此才能使我們的行為合乎上帝所教導的「正直」。聖尊說: 「靈性之子啊!除非你能捨棄自己而轉向我,否則你是沒有平安的;因為你該以我的名光耀,而不是以你自己的名;信靠我,別靠你自己,因為我要你只愛我,要你超於一切的愛我。」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8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服務上獲得成功,我們一定要把榮耀歸於神,才不會因鋒頭而搶了神的榮耀。若我們把私人情感擺在與神關係的前面,我們就會失去聖靈的同在,因為人的關係成了與神關係的面紗,失去聖靈同在,就會失去平安。這裡神要我們超於一切地愛祂,不是神有私心,而是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從屬肉體的本性中超脫出來。神這樣說是神的循循善誘,為的是使我們走上正道說的,請別誤解神的心意。所以困難與挑戰中,有這樣的問題我們要去思索的,那就是我們問問自己──我把神的關係擺在與人的關係之上了嗎?我可以把服務的工作(配合 主的救贖工作、與 主一起努力)擺在從事世界的事業工作之上嗎?當我們想正確的對待與神的關係時,我們是會在《隱言經》中找到如何對待這關係的種種的答案的。我們能否為 主這天啟的工作一起與主奮鬥,阿博都巴哈說我們可以努力的就是要培養那 「渴望達到更高的自我境界,使自己沉浸在犧牲之海中,把全部心思全放在至為榮耀者的聖美上。」我們才能進入那永恆的關係,永恆聖約中。 《隱言經》告訴我們的不僅有什麼是蒙上帝悅納的,也幫助我們認識與神關係中該有的對待態度。正確的去對待主僕關係,忠誠就在其中了,真理(用對心)也在其中,公義在其中,如何用神的眼睛看世界在其中,行出正直的行為也在其中。表現正直的行為就是實踐上帝的教導的完成。 認識上帝公義性情,我們會更認識無形界域與有形界域正在打的屬靈征戰,人性的醜態是上帝公義性情的彰顯。這天啟,神要將人心都顯明出來。今天世界正在發生的事,若我們去探究人的用心,就會看見真理之陽下,上帝正在用祂這天啟的啟示的話語審判著人心。這也是服務聖道時,我們要幫助人們去看見的。這些上帝公義的彰顯,為的是給上帝子民一個有序的世界,這是上帝對其子民的愛,也是上帝對其子民的應許。若緊跟隨上帝作工腳步的追隨者們,在這末世的時代,認識了上帝的公義性情,就會知道這是上帝之愛的更高層表現,這是亙古一直被隱藏著的上帝榮耀。今天這不為人知的奧秘,已掀開了面紗,這也就是啟示錄中眾僕在災難中對上帝獻上的讚美與感恩,這也是聖經上說的玄妙美麗的聖潔新婦,已掀開了神示的面紗,她的光芒已在靈性世界顯現。這是應許的時代,是上帝公義彰顯的時代。 「轉瞬即逝的影子啊!超越那猶豫狐疑的塵寰,起而進入那崇高的堅信之境。睜開真理之眼,使你能見到無所障蔽的聖美而歡呼:神聖之主,一切創造者的主啊!」 巴哈歐拉,隱言經下 9

用真理解決人心的問題

在〈公義與正直有何區別 〉一文中,我們提到──世間的法治並不能完全達到公平,有時還使人蒙冤,因為人心的問題若在行為上得不到證實,就不會有結果。世界的法治,並未採取調整心態的靈性教育,所以這問題一直存在著。神鑒察人心,神審判是公正的,因為神點出了人的人心問題,讓人看見自己的問題而調整心態。調整心態才是人心行的根本解決之道,那是可以也解決人行為的問題的。 為什麼人容易把指頭指向對方、關心別人的是非甚於自己的呢?當人心向外時,關心的只是外面的事情,解決事情的方法就是外面的資源。但人類被創造,是有心靈的力量的,但那心靈的力量要靠人對自己的心的作用有認知而去發現那力量的,也去使用那力量。心向著外頭,就會是一種心態,那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心態;心追求真理、正道,就是要去發現可以換一種心態,這是上帝派遣先知、顯聖者到人間要教化人類的靈性教育。只有我們接受靈性教育,進入心靈探索,才能知道用神創造人類的標準來轉念,改變面對事情的心態。體驗那轉變心態所得到的快樂,我們才能活在那安寧。聖尊說: 「靈性之子啊!不要傲視窮苦的人,因為我已在其途徑上引導他,但見你卻困於邪惡之境,永陷狼狽之中。」 「生命之子啊!你怎能忘記自己的過失而忙著別人的疪病?凡這樣做的,要為我所詛咒。」 「人子啊!只要你自己還是罪人,就別吹求別人的罪過。如果違背這個誡命,你將受詛咒,我為此作證。」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25-27 自是是一種心態,它會產生一種行為結果,神說那是很狼狽的,神是這麼看我們的自是。我們可以包裝自己,但神看我們,卻像是穿著破舊衣服的靈魂。傲視窮人,靈性的意義就是我們自己心靈是貧窮的,那反照的是我們自身心靈的狀態,也是神眼中的我們。所以當我們忙著別人的疪病時,其實心在反照的,在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也有同樣的疪病,心靈的疪病。我們活在那疪病中,心怎麼會安寧呢,怎麼會有幸福感呢?心常常擔心受怕著,心沒有平安,常常有擔心害怕,要防備什麼的,這就是神說的詛咒了,也就是佛家說的因果。因果是達到心的層面的,它是從心產生作用的。 很多事情我們可以類似於這樣地去觀照,譬如說,我小孩,有一段時間的行為讓我產生很大的煩惱。那些煩惱的反照,後來我發現,是在反照我心靈層面的問題,反照的是我與神的關係。所以每次煩惱升起,我就去想想我與神的關係是不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藉著思索怎麼調整自己與神的關係,也去調整那心態。後來我也發現,那些煩惱淡了。行為還在,但並不會影響我,也多了一層對人性的理解。神是藉由調整心態幫助我們認識真理中有關心態的問題,我們用神的話來調整心態,用神說的心態過生活,我們也就不知不覺在神的帶領中活在真理了。所以理解真理,用真理解決人心的問題,就是看見自己的心態,理解神的標準,知道神希望我們用的心態,然後用那心態過生活,這種在困難與挑戰中學習調心的過程就是學習真理,理解真理,因而進入真理、行在真理的過程。我們也是在這過程,因而了解神啟示真理的心意,也因而認識神的愛。也因而開始學習用神的眼睛看與衡量人心,用神的標準來用心。 神衡量的標準是什麼?神又是怎麼看我們?什麼是神以為好的方式?認識上帝的旨意就在其中。我們說要行在上帝的旨意,我們是要去認識上帝的旨意的。巴哈歐拉的《隱言經 》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些。神是信實的,有些《隱言經 》的話我們讀了會感覺不舒服,因為自我被神說透了是不舒服的,我們又常常因此不用它衡量自己,而又往外去衡量別人。所以神又說,我們是「叫別人行公義而自己卻是胡作非為的人」,神是很清楚我們的心的。 從《隱言經 》,神說出了我們的心態,那就是我們在神眼中神怎麼看我們,神告訴我們祂所厭憎的,那就是違反、觸犯神性情的,那都會有被制止的時候的,那也就是緊跟在後頭的更大的困難與挑戰的。從《隱言經 》我們也可以去理解神創造的人的樣子,祂期望我們學會的、能活出受造物該有的樣子,那其中也是神維護其創造界秩序的原則。當我們去認識這些時,我們就會發現神處理人心是有原則的,而真理在教導我們的,就是回歸神處理人心的原則。我們看事情是無常的,在神那裏,那原則是不變的。在我們學習用真理來解決人心問題時,我們就會對原則開始有認識,也開始看見什麼是「不變的」,「無常」中的「常」。「真理」是不變的,不會被廢去的,真理是屬上帝國度的,在上帝國度中,我們就會看見靈性實在中的「常」。若我們眼睛只是看世界,是只有生滅與無常。 在中國的傳統教導中,我們學習五倫的關係,我們也認識關係中是有雙方要履行的義務,要負起的擔當,該有的心態。同樣的,真理中教導的,有著人與神關係的教導。只有進入真理,人與神的關係才能正常化,這是生為人類需要知道的。永恆聖約也是建立在這基礎上,我們因為認識自己與造物主要有一個正常的關係,也願意去履行自己的義務、並擔當人類的職責,如此我們才能成為神在地上的託付,也體悟神創造人類為什麼說人是「四大」之一。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創造我們的創造主最偉大(虛無),祂創造的天界(無形、靈性世界)、地界(有形、物質世界),人是來往天上、地下為神託付工作的創造物。人在創造界的角色是崇高的。我們要去認識自己與造物主的關係,回歸正常關係,才能擔當那角色,認識造物主對人類的神聖信託。有這認知,我們又怎會去搶奪人心、侵占心田呢? 「人子啊!不要脫去我聖美的衣袍,不要喪失那份我本要分給你的奇妙泉源。否則,你將永遠乾渴。」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37 願神保守我們!

公義與正直有何區別

在巴哈歐拉啟示的律法中,很強調行為與言語的一致,祂也強調是行為使引導能夠起作用。這其中,與正直是否相關聯?在上帝教導中,提到公正與正直,我們也常常看見這兩個用詞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地方用兩個不同的詞,其中是不是有差異?這裡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這裡先讓我們看一段有關公正、公義(Justice)的經文: 須知,公正 (Justice) 的本質與泉源,均體現在上帝自身的顯示者所制定的律法中,願你們能瞭解其箇中真義。誠然,對於宇宙萬物,祂是至高無上、永不謬誤的公正標準之體現。倘若祂的法律令天上和地下的人心震懾,此法乃公正本身而無他。這些律法的啟示,在人們心中激起的恐懼與不安,就像一個突然斷乳的嬰兒,嚎啕大哭一樣,但願你們能明白。人們若能領悟上帝啟示的目的,必然會拋開他們的恐懼,心中充滿着感恩和喜悅。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 88 從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啟示的律法,只有我們遵循律法時,我們才能體會公正、公義是怎麼一回事。認識公義,必須行在上帝律法中才能洞悉。從這句話也暗示我們,若我們在初接觸上帝律法時,心有恐懼不安感,那是律法本身所起的震懾作用。若我們能安住心,去領悟行在律法所帶來的益處,在其中了解上帝啟示律法的目的,我們就不會再對律法心生恐懼,而反而能因所得到的益處而對上帝充滿讚美與感恩,也會有活在遵循律法中會得到的喜悅。在另一處聖尊說: 一樁正義之舉(Righteous act)所賦與的能量,足令塵土飛上天外之天。它能摧毀所有的束縛,也能使消耗殆盡的力量死灰復燃…… 上帝的子民啊!你們必須純潔再純潔;公正再公正……上帝的子民啊!當如此說:能確保祂永恆真理的勝利已清楚的如同太陽,祂在這世界上的贊助者與協助者已載於神聖的經書與聖典裡。這些贊助者指的是上帝眼裡所認可的善行、正直的行為和品德。當今之世,無論誰,若起來協助我等的聖道,並召喚品德可嘉、行為正直的人們有志一同,共襄盛舉,伴隨此舉的影響力無疑將遍及整個世界。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31 這段話告訴我們,「正義之舉」就是「正直」光輝的顯現。當那光輝顯現時,可以讓塵土飛上天外之天,能摧毀所有的束縛,能使消耗殆盡的死灰復燃,其光輝作用之大,就是「起死回生」。這不禁讓我想把這正直光輝與巴哈歐拉所說的,「這天啟的聖言,可以使死者復活」這句話對上關聯。這句話也告訴我們,正直光輝是有程度上的差別的,純潔又純潔的心,可以使正直光輝更加明亮,這正直光輝在世界的散發,是使聖道勝利的基礎。這也是巴哈歐拉一直強調的「行更甚於言」。祂說: 「靈性之子啊!你要有純潔仁慈而光明的心,這樣,才能成為亙古不變的,不滅的,永恆的。」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1 祂又說: 「靈性之子啊!在我眼裡,萬象中最可愛的是公義 (Justice) ;如果你有求於我,就別遠離它;不要忽視它,我才能信賴你。靠它的幫助,你才能用你自己的眼睛來觀察,用不著別人的眼。你才能靠自己的見識來求知,用不著鄰人的智識。把這個在你心裡細想,你該怎麼做。誠然,公義乃是我賜予你的天賦,是我仁愛慈惠的表徵。你要把它放在眼前。」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2 從這兩段話我們可以看出 ── 純潔仁慈的心,是可以看見行為的正直的特質的;而公義的衡量尺度在心中,上帝律法的標準在心中,我們才能不需要倚靠別人來衡量,用上帝教導的標準來衡量,這也需要用自己的洞悉之眼來看,才能達到的「用心中上帝已賜給我們的公義尺度來衡量」。神已賜給每個人天賦,祂把公義的尺度放在我們的心中,所以,把那尺度放在我們的洞察之眼前,這是我們自己要去做的。我們要如何才能更清楚地把那公義衡量的尺度擺在我們洞悉之眼前呢?聖尊說: 「生命之子啊!為了我的愛,行我律法之道,如果你要尋求我的喜悅,得捨棄你自己的私慾。」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38 當我們想去愛神時,我們就能去領悟上帝啟示的律法的目的,我們也會因此蒙神悅納,有神來的喜悅。在行律法中,我們也會去檢視自己的私慾,去放下屬肉體本性中的私心。對神的愛與把心更多的轉向神,我們是會去愈多放下私心的,這放下,讓我們的心更聖潔,有愈多的從神來的「純潔仁慈」,這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見那公義的衡量尺度,用那尺度來衡量自己該如何行,把正直的行為展現出來。由此,我們也知道,神告訴我們首先我們要學會洞悉自己是否還有私心、私慾,洞悉了就要去放下它,如此,我們的心才不會有摻雜,更能準確地去衡量事情。更準確的衡量事情,是要在心裡頭先去掉不純潔的那有私心的雜質的,這也是行在上帝律法中神在幫助我們的。 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世人所說的公正,是就外在行為說的,世間的公正是依據行為結果來衡量的,並未考慮人心的問題,獎賞與懲罰是依據行為的表現作為衡量標準的。我們也知道人心是詭詐的,有包裝出來的好行為,心是有個人利益貪圖的。在法治體制下,是不能看見完全的公義的。但是,上帝鑒察人心,儘管法治下未得到的公平,上帝是公義的,人世間不能解決的,上帝會還人公道的。結果在今生也許看不見,但在來生必產生結果。今生,是眼前看得見的,代表的是物質實在的顯現;而來生,是洞悉之眼看得見的,代表的是靈性實在的顯現。若我們追求神,在今生就能洞悉靈性實在,我們也就會看見在上帝那裡,已經有了衡量的結果,也知道在靈性世界,上帝已經給了我們公道。這也就是碰到不能解決的事情,當我們轉向神時,我們就會看見結果,我們只會更在意神如何衡量我們,而不是人。所以我們談公義,若能將法治的判決與上帝的審判看為「一體」,我們就能洞悉上帝的審判高於世間法治的判決,上帝統權高過世間的最高法庭。上帝統攝的是人心的界域,祂鑒察人心,祂給人的是人心的歸宿,這攸關來生的幸福。公義的層面,心靈層面是要用洞悉之眼去看,它不是肉眼所能看見的。 所以正直是有程度差別的,隨著心靈的淨化,它的光輝更加顯明,它給心靈世界帶來光輝。人心的純潔程度與放下的私心與個人私利的顧慮程度有關,神的作工是在淨化人心,為的是使正直沒有私心的摻雜。真正的正直行為,是沒有摻雜私心的。正直的行為,來自於公義尺度的衡量,公義尺度衡量準確與否,在於遵循上帝律法的程度。這也就是為什麼遵循上帝律法在追求真理正道上那樣的重要了。 上帝律法是「真理法體」,有這施行律法的實體,健康的實體,才能有光輝的散發,正直的行為是「法體」散發出來的光輝。見「法身」,就是我們要看見自己的心是否行在上帝律法中,我們才能看見那「法體」所散發出來的光輝,也就是「正直」。正直是「報身」,能不能圓滿就看我們的清淨心程度。而「心念」,是肉體行為的前身,心念是正直的「化身」,「化身」是指促成行為的「心念」。我們看見「法體」彰顯的光輝「正直」。看見清淨「法身」,就是看見心、行在上帝律法中。看見「報身」,就是看見心散發出的正直光輝,心有來自上帝特質的光輝、上帝的榮光。而看見「化身」,就是看見自己的心有那樣的「心念」,「正念」。法身、報身、化身指的都是心,心的不同層面。它們是一體的,構成人性、內在生命的一體。 所以反思自己是否行在律法上,就是檢視「法身」的狀況。接受聖言,就是接受律法,心是「受體」,「法體」在心中。接受上帝教導,接受巴哈歐拉的聖言,上帝這天啟賜與人類的恩賜就在其中了。 祝福大家!願大家能領受那份上天的恩賜,都接受上天的賜福!聖尊說: 「聖座之子啊!你的聽覺乃是我的聽覺,用它聽吧。你的視覺乃是我的視覺,用它看吧。這樣,在你的靈魂深處,能印證我的崇高聖潔,而我也能見證你的崇高地位。」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44

屬靈征戰

屬靈征戰是心靈的征戰,戰場在哪?怎麽洞悉在打什麼仗?這裡讓我們來談談這問題。 心靈的征戰,戰場當然就是在心的國土上。在〈轉向神的涵義〉一文中,我們提到我們在起心動念上,再往深一層去看,探究那起心動念的動機,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用心、心態是有私心,無私中有摻雜私心,或以神家為利益的無個人私心,那個心的轉向的地方,轉向自我或轉向神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的屬靈戰場。那是在心念更深層的地方,我們要檢視的就是那心的轉向。有時我們說是動機或心態,我們要去洞悉那心的轉向,也就是我們洞悉戰場的情況。我們要先洞悉自己的轉向,學習在危險時知道如何轉向神,如何聽見神聖啟迪的聲音,知道什麼時候行動,什麼時候等待,也要學習如何耐心地等待神聖輔助的到來,如何看見神聖的確認……這些都是追求真理過程中屬靈征戰所要學習的。在這學習中,我們是會不斷在犯錯的,我們會感覺到養成的習慣是那麼的根深蒂固。我們要學會的是先去看見自己那根深蒂固的屬肉體本質,也看見自己是那麼的無能為力。神知道我們的困難,只要我們不斷想修正自己,當我們看見自己的障礙,跨出自己的牢獄,就會感覺到神早已加給我們力量,只是我們把自己牢牢栓在自己的監牢中。神要我們學會洞悉,也感覺到在自己的監牢裡是多麼的無力,認識自己在我執裡的有限,無知與無能,我們就會因此謙卑、俯伏在神的面前,而真正想脫離那我執的綑綁,想得到自由。我執是綑綁,讓我們不能活在上帝國度中,任隨我執的任性,並非神給人類的自由。對這有認知,我們就能達到神已應許我們的成功。聖尊說: 「人子啊!謙遜地到我面前,使我得以臨幸你。為我聖道之勝利而奮起,使你在這世間得獲成功。」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42 個人屬靈征戰或是為聖道服務的成功,都需要我們謙遜地倚靠神,不斷跨出我執的有限,靠自己是沒有智慧與力量的。屬靈征戰也是在幫助我們認識肉體的有限,並在神的帶領中,經歷住在神裏頭的無限。 從這些要學習的項目中我們不難看出,自我的學習是很重要的,我們先要學習戰勝自己,在煩惱中如何轉向神,在煩惱中如何接受神聖啟迪,如何耐心等待看神怎麼處理事情、把事情開展在我們眼前,洞悉神怎麼做事,洞悉神聖確認……解決自己的煩惱問題,就是在學習如何屬靈征戰了,首先我們要戰勝的是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就是「篤信」,也就是我們認識了自我,知道如何分辨什麼是屬肉體的本質、什麼又是屬神聖的本質,對真理的道路更明確的能洞悉,能分辨世間道與真理的差別,知道選擇什麼是有利於生命進步的事,這是達到「篤信」該有的分辨。 屬靈征戰我們在為誰而戰?這攸關轉向神的動機,我們一定要進入自我的屬靈征戰,因為在那征戰中,我們才會看見神怎麼帶領我們征戰得勝,也因此看見神的智慧與感覺到神的愛。我們是為自己而戰的,但因為神的愛,使我們產生強烈的追隨祂的意願,而那想愛神的意願,就會成為我們在屬靈征戰中不斷勇往直前的前進動力。在神的愛中、我們為活出真我而戰。真理的追求道路上,我們的心是要開放的,是要能不斷接受新事情的,因為神的做事原則不變,但採取的方式卻隨著人心不斷在調整。想追隨神、與祂一起在心的領土上、上帝世界一起做屬靈征戰,往上帝國度統一的勝利邁進,我們就得有開放的心、能不斷被調整來面對新挑戰的心。聖尊說: 「宣說之子啊!你是我的堡壘;進去吧,使你能住在安全裡。因為我的愛就在你裡面,你懂得這個,便會知道我是緊靠著你的。」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10 神要我們知道,屬靈征戰,我們是不孤單的,祂是緊靠著我們的。 我們要征戰的是什麼?若我們能不著相的話,不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話,我們就會洞悉所征戰的純屬人心問題,我們專注洞悉的就是人心,觀察的就是心的動向。外在的作為都只是幫助我們認識人心的動向,我們也就會知道什麼樣的心的動向是神要矯正的,矯正不了的,就是神要征討的。所以我們有煩惱時,有困難挑戰時,我們都要去檢視自己心的轉向與動向,反思就是我們去發現要矯正的心態。自己先矯正,有了修正,就能避免更大的困難,那就是神征討的時候了。從小煩惱著手,我們就可以避免大煩惱。這也就是道德經上所說的「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的涵義。 阿博都巴哈告訴我們,我們都要先做自我學習,然後好好過生活。也就是說我們要先戰勝自己,我們才知道怎麼洞悉人心,才能在生活中知道如何幫助人也打自己的屬靈征戰,也才能在被攻擊時(被毀謗或誤解時),知道如何防衛。外在的「以德報怨」,是一種心的防衛策略。道德經上說智者不隨便發動戰爭,除非不得已,就算需要征戰,也只要達到制止的果效就會停止,而不會把人置於死地。這也是針對心的防衛戰說的。因為置人於死地,那反抗力量是會持續蔓延且強大的,那是會成為民族仇恨的。想想今天世界的問題吧,為什麼沒有持久的解決之道?再問問自己,我們認識自己的用心了嗎?是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問題根源是在於沒能知道如何用真心呢?神聖經書教導我們的就是如何戰勝人心,所以我們讀經書時不能用世俗心來讀,不能把經書當作歷史般看待。若我們以認識心的國土的屬靈征戰去認識,我們就會洞悉神如何處理人心的問題。經書與生活的結合,是要用心去探究,讓經書與我們生活中對人心的探究有結合,讓上帝話語成為認識人心、解決人心問題的依皈,如此,我們才能活在真理中。 征戰是有防衛的,也有進攻的,但往往在進攻中又要防衛,免得自己被擄去。若我們一點防備心都沒有,特別是用情感的,不僅心容易被擄,失去了原則,自己先繳械了還不自知。有時我們衡量著私利,有私利的考量,那就好像在與敵人談條件、搞交易,用神給我們的恩賜去換取私利,與撒旦打交道,這就好像住在神家卻「吃裡扒外」的。有些人打著服侍神的名號,最終變成擴大自己的名耀,這是在屬靈征戰收回心的國土過程中,自己當起了王。……屬靈戰場上,心不純潔、心有摻雜的狀況是很多的,心沒有完全轉向神,人心還是會被撒旦(我執)擄去的,這些都是我們在困難與挑戰中要去反思的。聖尊說: 「靈性之子啊!你該明白這個真理:凡是叫別人遵循公義而自己卻胡作非為的,都不是屬於我的,儘管他奉我的名。」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28 追求神,就是在認識心,認識如何打心戰。真理告訴我們的是心的國土上的種種狀況,告訴我們的是如何在心的征戰上得勝要方。當我們戰勝自己時,就是在心中豎起了上帝王國的旗幟,也就是讓我們的心田成為神的榮耀之地。神說: 「人子啊!你是我的國土,而我的國土永不滅亡,你為什麼還怕滅亡呢?你是我的榮光,而我的榮光永不熄滅,你為什麼還怕熄滅呢?你是我的榮耀,而我的榮耀永不凋謝;你是我的袍服,而我的袍服永不破蔽。安住在你對我的愛裡,你便能在榮光之境中見到我。」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14

轉向神的涵義

聖尊說: 「人子啊!愛我,使我能愛你,如果你不愛我,我的愛便無法達到你,懂得吧,我的僕人。」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5 在〈用對心來信神 〉一文中,我們提到人與神關係中的作用力與受體的交互作用原則,所以轉向神也是根據這原則的。我們在困難與挑戰中,轉向神是什麼樣的心境?轉向神與否我們會有什麼樣的不同的心的感受?怎麼樣去實行、才能感覺到神的愛觸動了我們的心、神的愛達到了我們的心?這裡讓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想想一個問題,我們的自性(或本性)是怎麼樣在有形界域顯現的?我們能否從那外在的顯現看見內在心靈的狀態?這個問題跟認識靈魂是息息相關的。自性是我們內在生命的狀態,它透過靈魂的種種能力來顯現。我們心開放的程度,就好像允許內在生命在創造界顯現的開口大小的程度,心愈開放,就是允許自性更多的向外宣流。心封閉了,就像是自性宣流口封閉了,取而代之宣出來的就是包裝在自性外層的肉體本能。肉體本能就像我們自性的面紗,有時我們說戴著面具在做人。那面紗,讓我們不認識自己內在的豐富。所以,我們若只停留在對自己外在表現的認識,未能祈求神聖指引幫助我們超越那自我,進到深層的內在,我們就無法觸及到那內在豐富的自性、神性。所以轉向神的其中一層涵義,就是不要只看見外層的自我的表現,只看到表層的思想,我們還要更深的進入「內心、內室」,祈求神聖輔助,去發現那表層意識的深層動機,在那動機中,若我們洞悉了利己與利他之別,我們能從「利己」的動機完全轉向「利他」的動機。如此內在心向的轉向,也就是從「自我的」轉向「神」了,動機從「有我、有私心的」轉向「無我、無私心的」,這是「轉向神」的一層涵義。這裡想提醒大家的是,我們常常又是以利他的理由,卻也參雜著有私利的考量,這是有摻雜的心,這是神看為詭詐的心,這樣的心並非是轉向神的,這是腳踏兩條船的心。沒有完全轉向神,有私心,那私心是會產生有私心的結果的,那並非能使人真正活在平安裡。聖尊說: 「靈性之子啊!除非你能捨棄自己而轉向我,否則你是沒有平安的;因為該以我的名光耀,而不是以你自己的名;信靠我,別靠你自己,因為我要你只愛我,要你超於一切的愛我。」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8 從這句話,神說,我們未能轉向祂時,我們會落入想使自己的名受人光耀,我們會喜歡聽到人的讚賞,而不是在人稱讚時,把榮耀歸於神。我們不難想像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我們在做慈善之事時,我們會知道那是利他的,但當人也想著自己的名義時,想藉由名聲來做大自己的慈善事業時,我們是否有愛名利的存心,神是會鑒察的。這是人性中會誤入歧途的很大危險,也是信神道路上要祈求神聖護佑的。神不會攔阻人釣名,祂讓萬物萬事互相效益,但人心中若沒有神時,不知道敬畏神,人也會在釣名中誤入歧途。所以我們是不是愛自己的名被光耀,還是我們讓神得榮耀,我們的侍奉工作是否轉向神,把敬畏神放在我們眼前,也就能看出我們是愛自己多還是愛神。所以心轉向神的另一個層面含意,我們可以從讓神得榮耀、光耀神的名、愛神是擺在我們眼前,還是我們把自己的面子與光耀、愛自己擺在優先於神。轉向神是沒有這些自我考量的,反而會擔心這些會使自己陷入危險。所以聖尊說: 「人子啊!如果你愛我,就離開你自己吧;如果你想尋求喜悅,就別再顧慮你自己的;如此你便能在我裡面滅了,而我卻永遠活在你裡面。」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7 所以神說的「愛我,使我能愛你」,我們要愛神的名被光耀,而不是自己的名被光耀,這才是愛神的表現。我們把「要使神得榮耀」放在自我的前面,也就是我們不去看世界如何衡量我們,而是把神怎麼衡量我們,用這樣的心來對待與神的主僕關係,這樣地在意神衡量我們更甚於世界怎麼衡量我們,這是另一層面轉向神的涵義。 我們心的轉向不同,心態不同,我們得到喜悅的來源就有了差別。一個是靠人的肯定獲得喜悅感,一個是從神得到肯定、蒙神悅納所得到的喜悅感;一個結果是把我們更拉向世界、使心更愛世界,一個則把我們拉向神、使心更靠近神。當我們以「要使神得榮耀」的心去服侍神時,這樣的屬靈操練,我們的自我是不斷在消融的,也就是這裡神說的「如此你便能在我裡面滅了,而我卻永遠活在你裡面。」自我消融了,神才能活在我們裡頭,也就是我們以榮耀神、敬拜神的心,過地上的生活,以這樣的方式來消融自我。這樣的結果就是把心歸給神,使心回歸造物主。 這裡另外想來談談轉向神的另一個涵義,這是我們尚未學會靈性實在洞悉之前不容易看見的。當今的信神,很多人只信那遙不可及的神,卻不相信在肉身顯聖的神,肉身顯聖的神的肉身,就是人靈性之眼前的面紗,也是人們最難超越的「著相」。人們尋大師,卻看不見真正的聖尊。在人們不理解神聖一體的真理含意時,會把先知、上帝顯聖者分開來對待,也就是把每個啟示以個別的宗教對待,而看不見宗教只有一個,一連串的啟示是上帝神聖一體的表徵,那是對人類一連串、神聖文明進步的帶領與教導。每位先知或上帝顯聖者在其階段都有祂們透過聖言帶給人類的恩典與教導。若人們只相信遙不可及的神,人們就很容易會錯過當今天啟聖言上帝所降下的恩典,也得不到那聖言可以帶來的對一個人的心靈作用所要產生的結果。今天聖言的作用,是要使人在那作用下更容易藉由神聖輔助的力量達到聖潔境地的,那是靠著對真理的理解,用真知驅散謬誤的力量,那是使人能進入真知、在那真知中、智慧光照中達到認識神的力量。所以轉向神的另一層涵義就是轉向當今的上帝顯聖者。當我們轉向巴哈歐拉時,我們在祂啟示的聖言中被改造時,我們才能發現祂的話語就是上帝的話語,透過祂啟示的話語,上帝的恩典因此傳遞到了人間,我們也因此受益。我們在巴哈歐拉的話語的影響中,因此確認了祂是上帝的顯聖者的地位,也因此能理解上帝是隱之又隱的,上帝藉由自己創造的媒介來代表自己與彰顯自己。我們也因此知道認識巴哈歐拉,就是在認識上帝自身的涵義。聖尊說: 「靈性之子啊!聖靈把重聚的佳音帶給你;你為什麼憂愁?權柄的神靈使你在聖道裡堅強,你為什麼要障蔽自己?祂聖容的光輝引導你,你怎會迷途?」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34 巴哈歐拉的降臨,聖靈已來與我們重聚了,也把佳音帶給了我們,為什麼人還沒看見,還憂愁的等待著、盼著基督的再來?神聖的力量已帶來了世界的轉變,君主體制已轉為共和體制,靈性力量已在當今的科學與藝術大放異彩,為什麼人們還障蔽自己,看不見這與當今啟示的聖言、上帝在做的工作息息相關。神聖光輝的作用下,人們已開始大談靈性的感知與覺知,靈性經歷的美妙已被確認,人們怎麼還不相信在普世意識下的作用,普世聖智已在靈性世界大放異彩,聖靈的引導與作工「如火如荼」的展開著呢。 我們愛神了嗎?我們愛對方式了嗎?我們愛神有私心、私利、有所求了嗎?我們理解神的心意了嗎?我們用尋求蒙神悅納之心去愛神嗎?我們在乎世界還是更在乎神呢?我們想去聽、去理解神今天告訴我們什麼了嗎?這些都是我們轉向神時要問自己的問題,因為轉向神的程度是不同的,所產生的效應與結果也將會不同。愈多轉向神,我們的心會有愈多的平安,也會有蒙神悅納的喜悅,感覺到受到神的護佑,這些都是轉向神心會有的感受與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