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ciousness for a new world 新世界的意識形態

Do you know that our human nature manifests through our consciousness?你知道我們的自性是藉由意識而顯現嗎? When consciousness is expressed through thought and put into action, it becomes how we live our life.當意識藉由想法被表達出來並付諸行動,就成為我們的生活。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forms our community life.集體的意識形態就形成了社區生活 A government body is formed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all. Services would include…政府是提供人民服務的機構,服務項目可以包括: Material aspects such […]

從中國傳統教導到巴哈歐拉卓越的教導

1. 孔子是教育家,巴哈歐拉是神聖教育家。孔子教導人培養美善品德,巴哈歐拉教導人培養理想品德。理想品德兼具美善品德及內在感知與洞察力;藉由祈禱與默思,人可以與神聖導師在靈裡交流,漸漸培養出神聖的視野,獲得普世聖智。 2. 孔子使人性教育普及化,巴哈歐拉要使神聖教育普及化在人間。阿博都巴哈解釋巴哈歐拉教導,他是神聖科學、神聖藝術與神聖哲學的代言人。這些神聖知識在人間的推廣,是神聖文明要在人間落實的明證。 3. 孔子教導人道,以達到社會國家的和諧與一體;巴哈歐拉教導天道,以達到神聖一體的認知。推動創造界的神聖文明是天上與地下的上帝僕役們一起推動的,這是創造界有形與無形世界、有相與無相世界的神聖文明推動。這天啟人類被邀約來一起推動這跨時空的偉大計劃,天國的腳台已在人間座落。 4. 孔子根據史書將君王、臣子、人民該有的道德標準歸納出來,孔子教導弟子要務本–也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對自己、社會、國家要有責任心,要修身、利他與樂他。巴哈歐拉將先前天啟的教導作歸納,教導人類對上帝王國要務本 (不僅是對人,對上帝王國也要有公義與正直,也就是對上帝也要有公義與正直),對天父要有親、有愛、有義、有別、有信,在上帝王國要能為彼此犧牲奉獻,做個在創造界負責任、忠誠的上帝僕役,與天父共創上帝王國的文明。在巴哈歐拉身上,我們可以看見祂的天上君王威儀,也可以看出祂那上帝臣子身份的典範。祂在隱言經所告訴我們的,就是上帝子民對上帝王國該有的趣向。 5. 孔子為中華民族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給中國人大同世界的遠景;巴哈歐拉為創造界的所有靈魂指出了未來天上、人間發展的方向,祂要塑造人類的精神家園成為天國,內是人類靈性生命的大同聖帳。 人的智力的運用可以使藝術與科學發達,以科學方法發現物質世界的隱藏奧祕,以藝術視野將其展現出來,這是屬於塵世、物質世界的。普世聖智的開發,藉由人的內在感知與理性能力,人可以開發神聖科學與神聖藝術。神聖科學是神聖哲學的一部分,人類運用神聖智力,對他自身內在世界的探索,在觀察、分析、歸納、理解的科學方式探索中,神聖科學就可以被開發,上帝王國與天國的奧祕就可以從隱藏之界域被帶到意識層面而被理解。 自然科學是人類藉由智力,將隱而不見的自然現象,從意識表層帶到可被量測、感知的界域;神聖科學是人類藉由神聖智力,將隱而不見的上帝王國現象,從深層意識層面帶到人類可理解的意識層面。因為神聖科學是意識層面的理解,所以不是儀器量測之範圍或感官可以感知之領域。神聖科學的研究也有著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之洞悉、假說、分析、藉意念改變在生活中的實際(行動)操練、歸納、理解、記憶等程序。因為意識會顯現在有形的行為結果上,所以神聖科學是跨越有形與無形及意識(相)等領域的探索,它的知識領域是比自然科學的領域更寬廣的。 藝術是一種生活,人類開發內在視覺與聽覺,就能有神聖的洞悉能力,也就能用上帝的眼光看、上帝的耳朵聽,過著神聖科學與藝術的生活。內在感知力、理性能力與神聖智力讓人類在地上就能過天國的生活。這天啟是神聖哲學、神聖藝術、神聖科學要在人間普及化的開端。藉由普世聖智與神聖理想特質的開發與展現,天國就能漸漸在人間呈現。 如何開發內在的感知力與神聖智力? 藉由祈禱與默思,人類的內在感知力就能得到開發而變得敏銳。這天啟的祈禱,不僅可以為靈魂祝福,也可以與神聖導師在靈裡交流,在交流中接受指引,在默思中接受神聖啟迪(意識的交流與滲透)。 這天啟,神聖教育家帶給人類的不僅是要教導人類成為人道的君子,還要教導想成為巴哈(天國)之民的人做神人(真人)。在接受巴哈歐拉的教導,人人都可以開發神聖的洞察力(神聖藝術眼光)及增加對神聖知識的領悟(神聖科學知識),這是更多內在(理想)能力的培養,可以更豐富一個人的精神生活與靈性的快樂。達到自由的境地之高,主說那是人生活在地上卻可以享有在天國天空翱翔的自由。能遨翔高度之高,是超乎人的想像。這是這天啟上帝的恩典。 藉由人類意識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意識與上帝意識並齊,人的胸懷氣度與視野格局就能有上帝的樣子,這也就是進入天國的樣子。孔子是賢人,是人性的典範;阿博都巴哈是神人,由凡人成為神人的典範,他由內而外展現著上帝的樣子與上帝的奧祕,他通曉神聖科學與藝術,他是今日人類修身、修心可以達到的神人榜樣。 當今,想成為巴哈之民的,可以努力的方向,就是發展理想品質、培養內在敏銳感知力,將普世聖智開發出來。使神聖科學與藝術的光輝在人間顯現,將神性知識與美善展現在人間。巴哈之民就是在創造界使上帝知識與美善徐徐生輝的靈魂。

真理的特質

1. 真理的「體」、「相」、「用」特質: 真理的本質是理「體」,如來藏本體所隱藏的奧祕人類永遠無法知道;理「體」的顯「相」是藉由意識形態而顯現,藉由意識形態的施行作「用」,因而在創造界中產生結果,有了種種現象。 2. 真理既是「不變之變」,又是「應變之變」(易經)。上帝啟示的律法有兩種,一種是靈性提昇的(不變之變),說的「法」也許不同(變),但目的一致(不變);另一種是應時代社會須要而調整的律法(應變之變)。人們要洞悉了真理的「不變之變」與「應變之變」之理,才能領悟上帝唯一、宗教同源的真理。 3. 真理是上帝啟示予人類的理法,幫助人類從人性(人的德性)提昇至神性(神的美善),從人道提昇至天道,從人的意識形態提昇至上帝意識。它具有「變而化之,時而用之(易經)」的特質,也就是真理有「化育」的力量,那化育力量是生生不息的。意思是「一個階段化育的完成就是下一個化育階段的開始」,化育是階段的、層次的不斷進步與提升。所以每個天啟都是一個化育階段,每個天啟的化育方式是根據人類當時狀況而進步的。每個人又有自己的層級中被化育而進步。 4. 始即是終: 「你要明白,終猶如始,正如你如何看待始,你就同樣如何看待終…還要將始視為終本身,反之亦然。(巴哈歐拉)」上帝的承諾一定會實踐,每個天啟宣說之際,有洞察力的人在宣說之時,就彷彿預見了即將發生的結果。每個啟示天啟之天地寶座之主,會不斷帶領天上、地下靈魂去克服種種困難,以使結果實踐。主做事是堅定的,所以始(應允)就是終(一定會實踐),這是上帝做事的原則,但人往往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 「體」、「相」、「用」特質是人類靈魂(自性)起作用的特質。自性裡隱藏什麼,人無法知道,但自性的顯現會展現在人的意識形態(相),也就是人的心念中,當人的心念在念力的作用下將想法付諸行動,就產生了「用」的結果。生活中一連串發生的事情,是人類自性在自己意識層級的展現及其作「用」的結果。藉由觀照意念與意念作用的結果,人看見了自己或他人的自性的表現。音樂、藝術、科學、生活型態、生活方式、生活價值、人的道德品質…都是自性的展現。 神聖教育家(佛陀、先知、顯聖者)是與人類不同的,祂們是上帝在創造界的顯聖,祂們的意識形態是每個啟示期上帝意志的顯現,祂們的教化是上帝意志在創造界(包括有形與無形創造界)的「用」。當靈魂接受其教化、受祂的意識影響時,所付諸的行動就能將上帝在當代要轉動的法輪(意識形態)在人間落實。顯聖者昇天後,祂們的意識仍「主導」著當代創造界的運行,直到下一個顯聖者的到來。 每個顯聖者所「啟動運轉」的都是上帝的意識,顯聖者隨著天啟而變換,但推動的意識都是來自上帝,這是真理世界的「不變之變」。每個啟示期的上帝意識會有所不同,應時代須要意識形態會調整,這是真理世界的「應變之變」。藉由顯聖者的意識形態在創造界的施行,上帝王國(有形與無形世界)的神聖文明就這樣在顯聖者的承先啟後中推動著。 所以認識上帝的自性(自然性,道德經稱自然,「道法自然」),要從顯聖者的意識與祂們啟示的經書、及祂們在人間展現的種種言行舉止之美善中去認識,認識顯聖者的種種(意識、想法與言行)就是認識上帝的自然性。自性(自然)與其相應的意識是有層次之分的:人性的自然(自性)是不完美的,神性的自然(自性)是完美的,上帝的自然(如來性)是無比完美的,是人類追求與提昇的目標。人類的意識形態寬廣度、高度不同,人的生命層次就有了差別。更高的意識是包含其低層的意識,低層意識不一定能理解高過它的意識。隨著意識的提高,人更認識上帝,也更接近上帝。 上帝意識高過人的意識,人類的意識受著上帝意識的影響,人類常常沒有察覺。在上帝意識中,人類過著生活,將其接受理解的上帝意識體現在人類文明中。人類是上帝意識在有形創造界體現與推動文明的器皿(共創者)。 人靈魂的奧祕是上帝本身的奧祕,因為人的靈魂有著真理「體」、「相」、「用」的奧祕,那是上帝的奧祕。認識自身靈魂的奧祕,就可認識上帝創造的奧祕。人的靈魂本質(理體、法體)與上帝的理體、法體的關係就像鏡子與太陽的關係,它們之間不是相連,而是一種關連性。人的心靈轉向上帝,就像鏡子轉向了上帝,清淨的鏡子就能映射太陽的光輝,清淨超脫的心就能映射上帝聖陽的光輝。心中有上帝,心中有當代顯聖者,才能與上帝的關連性更緊密,人的意識才能與上帝意識達到更完全的相應。接受著當代天啟的意識,去落實上帝當代要實踐的意識,如此的作為最蒙神悅納,也是一個人履行其在創造界的義務,並達到其被創造的最高的目的。 「於你外在的形象,你呈現著神聖創造界的力量;於你內在的本體,你表露隱藏的奧祕,它是存在你內心的神聖信賴。」(巴哈歐拉) 「你僅須知曉你那微小的形體,其中就隱藏了整個宇宙的奧祕。」 (巴哈歐拉)

Travel from valley to valley

On our trip from the midwest to the westWe drove across the land.We went from one type of terrain to another type of terrain.I saw valleys in each type of landscapeAlong with the elevation and the locality changes,The condition of climate formed life differently.Life manifests itself in unique waysTo adapt […]

探索真理可掌握的要點

1. 真理是「道」之「理」,它非感官可感知,是藉由人的理性能力去理解、領悟。 2.真理之「理體」在意識中有了「相」, 「理」藉由意識(心念)而呈現,所以意識(心念)是「理體」生的「相」。 3.在意識(心念)的動力推動下(念力),付諸行動,行動使意識形態漸漸在有形世界中呈現,意識之相的「用」會展現在世界的生活形態中。外在世界種種的現象是內在世界「理體」與意識形態之「相」用的呈現。 4.在種種的現象中(「用」),一個人若洞悉了其中的意識形態(「理(體)」所產生的「相」),並在意識形態中洞悉了天道之「理」,那麼他就見證了真理。 人類的思想與學說是意識形態的呈現,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資本主義、民主主義、共產主義…多是一種意識形態,在每個意識形態下運行的結果,就是一種社會形態。每個意識形態的形成多是因時因地、應時代狀況而產生的法,若那意識形態參雜了人類的權財慾望時,或不再適合時代時,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就會形成而取而代之,以因應新時代的需求。意識型態是不斷在變的,文化是一個民族歷經時空演變所特有的意識型態。試想想,今天每個人在各種文化的衝擊下,其所交織出的意識型態之複雜性是空前的,每個人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人類有限認知而有的意識型態是不完整的,若未接受上帝教導,人就無法知道思想與真理的落差,或對意識型態被貪瞋癡扭曲無所察覺。當今,人類的一種新意識形態正在成形。 人類意識形態的形成是受到上帝意識的影響的。每個宗教天啟的到來,就有一個新的意識形態的展開,在新的上帝意識動力推動下,時代的新意識也開始形成。在這過程中,人類是可以處處見到那意識形態起作「用」的種種徵象。 每個新天啟的意識形態是由真理的「理體」產生,是由「道」生出來的。意識形態是能生萬法的道的「理體」所生的「(道)法」,在意識形態下形成的世界就是「(法)相」的作「用」結果。人類就在這不斷演進的天啟意識形態中創造了不斷演進的文明。人類的意識受著上帝意識的影響,這意識藉由人類的付諸行動而展現在有形世界中,所以說人類是使上帝意識在有形世界展現的工具。 巴哈歐拉告訴我們這天啟的真理的「理體」是人類對「一體」的體現,達到領悟一體須有的意識形態包括“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體,男女平等、宗教與科學平等和諧發展,生活權力平等,普及教育使人人多能獨力探求真理。”當這些意識形態在社會成形並落實於人類生活中時,人類就會看見「一體」之「用」在人類文明中展現。把當今的上帝意識在有形世界中展現出來,這就是人類在創造界要扮演的角色,這也是每個人在這天啟被創造的目的。

The presence of God 神的同在

There are times: 有那麼些時候: We wish for someone to walk with us but the person can’t be found.We forget God is walking with us.我們希望人生旅途有人能與我們同行,卻找不著可以一直跟我們同行的人;我們忘了神一直與我們同行。 We wish someone could understand us, but the person can’t be found.We forgot God knows us.我們希望有人瞭解我們,但找不著那個知心的;我們忘了神最瞭解我們。 We wish someone can enjoy something with us and they […]

Moving Forward 改變的信念

This image to me shows this spiritual meaning: 這張藝術畫傳達著靈性意義,有來自神的心意: The desire of God for us is that we stop the traditional way of using our inner power, stop using our polluting ways (negative thoughts) putting smoke in the air of the “spiritual” sky. If we can pause and think, the […]

Science of Living

Many people see life as the art of living. But our life is both art and science. From the aspect of spiritual practice, religion is science. Divine science. So how can we make our spiritual practice become the exploration of divine science? Consider this: Our process of thinking, learning and […]

觀照「我」、觀照「心」

你是否注意過,在我們一個人沉思時,有一個在說的,有一個在聽的、判斷的、偶爾會問問題的,還有一個回答問題的。 當說話的與回答問題的兩個在那裡一來一往對話的,若觀點在兩極「端」時,那個聽的、判斷的,有時就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沉思時,那個說話的,「忙著講各種故事,念頭從一個跳到一個,自己在故事的角色從一個變換到一個的」是誰? 沉思時,那個只是覺知的聽者,看著怎麽一回事,想知道究竟怎麽一回事,想決定該怎麽辦的那個是誰? 沉思時,那個理性的、良知的、回答著、給不同意見的、以「輕柔」聲音提醒的那又是誰? 那個講故事,一個接著一個、變換著各種不同角色的說故事者是「化身」。 那個覺知的聽者,想弄清怎麽回事、做判斷的是「報身」。 那個良知、提醒的是「法身」。 這自性三身都在我們的心,他們的活動都在心念中。 「法身」是深層的「我」,當我們活在世俗時,法身的聲音就顯得微弱,容易被忽略。 「報身」有圓滿程度不同,那個「我」就像個法官。愈好的法官愈有智慧,愈圓滿的報身就像愈好的法官,是「良善、正義」的象徵。如果我們的價值多來自世界,「報身」用的法就會趨於「世間法」;如果價值愈多來自經藏的影響,「報身」判斷與決定就會愈趨於「出世間法」。「報身」判斷與解決事情的決策,是在「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量尺的兩端間滑動的,每個人的見解是「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綜合的產物;報身愈圓滿,就會趨向「出世間法」那端。 「化身」,若我們對心沒有覺知,就容易活在本能反應,就是凡夫,那是境隨心轉的–有害怕時,就有了攻防的行為;有誘惑時,就會有愛取;不知道自己的心活在自然的本能裡,就是佛說的無明。 若我們對心有覺知,就會看見報身是趨於世間(世俗)或出世間(神的道);在煩惱升起時,也會試著選擇遠離那有破壞性的自然本能情緒反應,並多多去聽法身來的聲音(良知)。這三身,在觀照心時是可以被看見的。一匹被駕馭的野馬,牠是自然本性不再狂野的。我們要「駕馭心」,指的是那依自然本能反應的情緒心愈來愈少,不再受情慾喜好左右。受左右的,是綑綁的,是煩惱的。 讀經可以增加出世間法,使判斷與價值與佛愈來愈相近,也就是處事能愈來愈圓滿、圓融。禱告可以培養專注的心,這樣能更清楚聽到法音。靜坐默思,可以把發生的事情拿來觀照,使靜坐成為安靜默思、做功課與追求進步的時機。 修心在於觀照心,讀經、禱告、靜坐默思都是修心要做的事。目標就是超脫感官自然的本能,以正法、智慧那超自然的力量活出人性。這天啟的神聖導師巴哈歐拉告訴我們,自然本能是受制於自然定律的;超自然的靈性品質,才是上帝創造人的樣子。修心、駕馭心以達到上帝創造人的樣子,才是真正地活出人性。懂得使用超自然的靈性力量,那是上天給人的「活出人性」的標準,也是每個人的人生功課。 多變的世界,是我們修心的好道場。只要我們肉眼看著外境,心眼觀照著內心的變化,練習用出世間法(用正知、正見),也靠著意志力、毅力練習駕馭奔馳於世間價值、有喜好厭惡的心(意志力是心的付諸行動),就會對佛法愈來愈有深層領悟(有「覺」有「悟」,才是真正深入經藏),這也就是六祖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