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 12 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看不見事情隱藏的實在;各式各樣的音調與美言,使人聽不到其中要表達的心意;各式各樣的調味,使人忘了進食是為了養生與飽足;縱情感官慾望滿足的追尋,使人心躁動發狂;對稀有之物品的慾求,使人傷害操守。因此,聖人但求生活的實質而不追逐感官慾望滿足,他知道什麼是有利的及什麼是有害的,所以他摒棄有害的外在物慾追求,而選擇追求內在的樸實與滿足生活。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在聖書中「為腹不為目」的意義: 你的眼眸是我的信託,莫讓虛妄情慾之塵掩蓋了它的光澤。你的耳是我恩典的象徵,勿讓不當的妄念所造成的喧囂,阻礙它聽取我充塞予天地萬物的聖言。你的心是我的寶藏,莫讓自私狡猾之手掠走我珍藏其中的珠寶。你的手是我慈愛的象徵,勿妨礙它緊握我典藏而奧秘的書簡。 ──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 152 若我們的眼識被虛妄情慾所掩蓋,我們的眼識就失去了靈性洞察的光澤;若我們的耳識被妄念的喧囂所掩蓋,我們的耳識就聽不到天國的法音(充塞予天地萬物的聖言);若我們的心被自私的面紗所掩蓋,一直努力想得到外在的寶藏,那就會看不見自身有的那更珍貴的寶藏;若我們的手常把玩物品,拿起經書的機會就少,就不知道經書更耐人尋味。「腹」指的是我們內在有的能力 ── 洞悉、洞聽、真誠正直(靈性品德)等理想品質,「為腹」就是照顧那些品質,那是使我們變得崇高的品質。聖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寶藏,所以知道機警,也懂得取捨。 至高者之筆不斷地呼喚,然而,側耳傾聽的人是多麼的稀少啊!名的王國之住民為了塵世的五光十色、華彩繽紛而奔波忙碌,每一個有眼可看、有耳可聽之人,必能認清這浮華世界何其短暫。然而,他們依然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 96 疏忽之子啊!別眷戀那瞬息的權勢及歡樂。你就像不機警的鳥,滿心自信地在枝頭歌唱;一旦捕鳥的死神把牠丟在塵土上之時,什麼歌聲、美姿、和色彩都將雲消霧散,不留一點痕跡。那麼,謹慎吧,情慾之奴! —巴哈歐拉 ,隱言經下 75 這也告訴我們五光十色是轉眼即逝;聖人「為腹不為目」,祂們追求的是永恆的。 為什麼神不斷招呼人類? 祂為人類預備了什麼? 祂說: 住在最高樂園的你啊!向聖境堅信的兒女們宣示,鄰近天國的樂園,一個心園出現了,天國之民與尊貴樂園的永生居民環繞著它。那麼,努力吧!讓你能達到那個境界,而從它的秋牡丹領會愛的奧祕,並從它永恆之果認知神聖與無上智慧的玄祕。那些進入新園而居的人,他們的心是何等慰藉啊! —巴哈歐拉 ,隱言經下 18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11

11th ChapterThirty spokes converge upon a single hub and becomes a wheel;It is the space between the wheels that makes the cart useful.Shape clay into a vessel;it is the emptiness inside that makes the vessel useful.Open holes in the wall for doors and windows and make the room accessible,it is […]

道德經 第 11 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三十根輻條匯集一起而有了車轂,在兩車輪間架起一個空間,有了這空間(無),才有了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部分,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屋室,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間,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器皿的「有」可以利益人,而器皿的「無」那空間才是器皿發揮作用之所在。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當我們的感官停留在物質的「有」,就會忽略了看不見的「無」才是「有」的根本與本質。我們常常在選擇器皿上起分別心與喜好厭惡,在「有」上產生分別而忽略我們只是要器皿的「無」的作用。若我們意識到「無」才是我們真正要的,就能減少一點分別心。 道德經這段話的「有」與「無」是物質世界的,肉眼可見、觸覺可感知的「有」與「無」。在上帝啟示的聖書裡,上帝教導的「有」與「無」,是指物質世界的「有」與靈性世界的「無」。同理,物質世界的軀殼若沒有靈性力量的驅動,是不會產生物質「有」的現象與作用。也就是說,「無」的那個靈性力量才是真正使軀殼發揮作用的動力,是靈性力量使人類世界不斷有種種現象與那現象產生的作用。 器皿與空間是一體的,同樣的,軀殼與靈性力量是一體的。若我們要洞悉身心靈一體的內在(靈性力量)與外在(現象)的關連性,我們就要同時睜開肉眼與內在洞察之眼。在上帝帶給人類的精神教育(宗教啟示)中,我們要讀懂經文、領悟真理,就要學會理性思考 ── 在外在的種種現象中去探索表相下的靈性意義,去洞悉靈性與物質的關連性與互相牽動的變化原則。此外,我們也要學習使用靈性感知能力,從靜坐與默思中去開始體會與認識,也從屏除外在干擾而進入內室 (內心世界)的祈禱開始內觀所產生的變化,並在用心的與神交流中去感受神的愛,用真心去領受神聖啟迪。祈禱與默思是學習用真心的地方。所以經文說,我們要閉上外面的肉眼,睜開內在的眼睛。 雙重視覺的人啊! 閉起你一隻眼,睜開另一隻眼。閉起那觀看這個塵世的,睜開那洞悉所鍾愛者之一切聖美的。— 巴哈歐拉,隱言經下12 塵土之子啊!以你的肉眼為盲,讓你能看到我的聖美;以你的肉耳為聾,讓你能聽到甜蜜和諧的聲音;以你一切的學識為空無所有,讓你能共享我的智慧;潔淨你,遠離那塵俗的富貴,讓你能永遠分享我無窮的財富之洋。除我聖美之外,你的眼無視一切;除我聖言之外,你的耳無聽於一切;除對我的認知外,摒棄你一切所學;如此,以清晰的洞察力,一顆純潔的心與傾聽的耳朵,讓你得以進入我神聖的殿堂。— 巴哈歐拉,隱言經下11 上帝賦予人類靈性感知能力,那是一種超自然的能力,藉由那能力人類可以與祂交流,在祂的帶領下與祂的大能作用下,進入靈性世界的探索。在巴哈伊經文這樣提到: 榮光之子啊!除了我,忘記一切並與我交流。這乃是我誡命的精華,轉向它吧。—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16 塵土上的活物啊!我渴望與你交心,你卻不信任我。我為你種下希望之樹,你卻用背叛之劍將之砍倒。我時時都在你左右,你卻疏遠我。我為你選擇了永不滅的榮光,你卻為自己選擇無限的羞辱。趁為時未晚,回來吧,不要失去你的機會。— 巴哈歐拉,隱言經下21 上帝在這天啟真的已大大提升了人類的靈性能力,我們不僅可以與神在靈裡交流,祂也開啟了天國奧祕之門,要帶領那真正追求祂的僕役,進入那奧祕的探索 ── 上帝王國奧祕的探索。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10

10th ChapterCan we embrace our body, mind, and soul as one and not separate them?Can we have the concentration to control our mind and express tenderness like a child?Can we be aware of our mind and eliminate our anxiousness or desire so our heart can return to its purity?Can we […]

道德經 第 10 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我們可否使精神和形體(身心靈)合一,不將它們分離呢?我們可否聚結精氣以致柔表達,像嬰兒般的柔軟(我們可否將精力專注在心的駕馭,使心像小孩般地柔軟) 呢?我們可否觀照心並清除那些有自我的知見,使心回歸純潔無染呢?我們能否愛戴人民,在管理政務上不考慮自己的利益或將自己的意向強加在人民身上呢?在感官與外境接觸時,我們能否守護五官(不使成為慾望)就像母親小心呵護孩兒一樣? 明白達到目標之各種方法後,我們能否不用心機呢? 天帝創造萬物,養育萬物,卻不占有萬物,培育萬物有功卻不自以為是,祂是萬物之主卻不支配、限制他(它)們發展的方式與方向,這就叫做「玄德」,這是「道」、天帝的屬性與美德。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靈性之子啊!我以富足創造了你,你為什麼自降於貧窮?我以高潔創造了你,你為什麼自趨於下流?我從智慧的精粹裡賦予你生命,你為什麼捨棄我另向別處尋求啟蒙呢?我用慈愛之土塑造了你,你為什麼反為外物而勞碌?把眼光轉向自己,你會在自己裡面找到我,全能的,全權的,自有永有的。 —巴哈歐拉 ,隱言經上13 若我們能努力做到老子所說的 ── 身心靈合一、使心柔軟、淨化心靈、為無為(無私)、守護六根、廣讀經書而以為有知,我們就能發現巴哈歐拉說的 ──內在擁有的富足、被創造的高潔、生命中已被賦予的智慧。也就是看見自己在清淨心、身心靈合一下具有的「能為雌」(生之畜之)、「能無疵」(生而不有)、「能無知」(為而不恃)、「能無為」(長而不宰)等天帝的特質。所以巴哈歐拉說 「把眼光轉向自己,你會在自己裡面找到我(的影子、樣子)」。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9

9th ChapterIt’s best to know where to stop rather than continuing to accumulate wealth and power.When a man tries too hard to develop skills to attack others, it is like the sharpening a knife to the sharpest point, which becomes easier to dull.The more wealth one possesses, the harder it […]

道德經 第 9 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譯文]執持盈滿、自滿而變得自驕,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如打造銳利之刀劍,會傷人,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或懂得讓位,這是更符合「道」的特質的。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持而盈、揣而銳、金玉滿堂、富貴而驕都容易陷入世俗的慾望而不自覺,所以這些都是隱藏禍害的。福禍相依,所以若在福中不能「知止」於慾望,「功遂身退」,福就會成為禍了。 這句話在聖經的說法是「被試探」。被試探有兩種:人在福中是一種「被試探」,若人們「知止」,就表示他的心穩定,不為誘惑所動。人有禍也是一種「被試探」,若人們「忍耐」,就表示他的心堅強。心穩定與堅強,都是好的品質。所以「被試探」時是否能通過那試探,就是一種精神品質的磨練。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 雅各書 1:14 人子啊! 你希求黃金,我卻希望你割捨它。你以為有了它便是財富,我卻認為你的聖潔才是財富。憑著我的生命! 這乃是我的真知,而那卻是你的幻夢,我的道怎能跟你的一致呢? —巴哈歐拉 ,隱言經上56 「功遂身退」這裡不僅是指一件事情做圓滿了,就要收斂或懂得讓位,持而盈、揣而銳、金玉滿堂、富貴而驕或「自戀」等的「知止」,也可以看作是「功遂身退」。 「自戀是一種古怪的特質,它導致這世上許多重要靈魂的毀滅。如果一個人具備所有好的素質但卻自私的話,所有其他的美德都會凋零,而最終他會變得更壞。」 — 阿博都巴哈「撒旦就是執迷於自我。」— 阿博都巴哈「我、我是、我的,都是罪惡的字眼! 」— 阿博都巴哈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8

8th ChapterThe person with utmost goodness is like water, it benefits all (quenches thirst and washes dirt) and doesn’t fight with any, yet willingly settles in unpopular places (the lowest position). He is close to Tao. If a man lives in the right community (associates with the right people),his mind […]

道德經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讓眾人用它來洗滌,那處於低下的地位是一般人都不喜歡的,善人若有水的屬性,那他的作為就接近於「道」了。 一個人心能住於善良(常與善者學習),心能沉靜如深淵的水般極靜,待人仁慈,言語真誠可信,那麼他辦理的政務就會得到治理,所做的事就能成就,行動時也就都能掌握契機。一個人若能與人不爭,就不會有過失,也就不會有怨咎。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仁慈者就像水一樣,善利益人,處於卑微的地位。聖書告訴我們,謙卑使人的靈性品質提升,是天帝榮耀的彰顯。 人之子啊!假如你青目仁慈,就要放棄你利益之事,堅持有利於人類之事。假如你垂青公義,你為鄰舍的選擇,會如同為自己選擇。謙虛使人晉升榮耀與權能之天國,驕傲使人墮落可鄙卑下之深淵。— 巴哈歐拉,天堂聖言人的高傲使自己蒙羞;心裏謙遜的,必得尊榮。— 箴言29:23 經上也說,謙卑是知識與智慧的開端。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 箴言1:7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有美好的見識。耶和華是永遠當讚美的!— 詩篇111你們大家都要以謙卑當衣服穿上,彼此順服,因為「神抵擋驕傲的人,但賜恩給謙卑的人。」— 彼得前書5:5他對人說:『看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事就是聰明。』」— 約伯記28:28 耶穌基督給世人的「上善若水」之典範:聖經上我們看見,在天父面前,耶穌基督以奴僕的謙卑來教化世人;祂不僅對天父謙卑、順從,祂也曾為使徒們洗腳,這是祂以「眾僕」的角色服務人類的最高典範。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卻不堅持自己與神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神。—腓立比書2:5-11 人間有改朝換代,天上也有天啟的演進。每個新天啟天帝要在創造界(天上與人間)作新事、建立新秩序時,祂會派遣使者來到人間,諭示「新的法輪」要怎麼轉,所以我們會看見所啟示的聖言,有些天啟會有上帝律法的修正。我們也會看到啟示者名號在每個天啟都有所變動;啟示者的名號不僅僅是名號,每個啟示者的名號都是上帝名號之一。所以從每個啟示者的身上(靈性化身),人類可以用洞察之眼認識啟示者身上所展現的那名號徵象,也因此而更認識天帝。舉例來說: • 亞伯拉罕有「多國之父」「崇高之父」之意,是上帝的名號之一。• 摩西有「水裡上來的」之意,亦是上帝名號之一,教導人類要如水洗滌後般的潔淨,藉由戒律淨化自身。• 釋迦牟尼的「釋迦」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有「能仁寂默」之意,佛陀教導人類心要「清淨寂滅」,平靜的心能生起「成就他人」的萬法,那是上帝來的大能。• 基督原意是「受膏者」,也等同於希伯來語中彌賽亞,意思是「受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世主」。祂帶來救贖的天國福音,賜予天國的生命「靈性生命」,也教導天國的愛–犧牲的愛,要人類愛那創造自己的天父。• 穆罕默德是「受到高度讚揚」之意。伊斯蘭的意思是「接納和順從真主的命令或意志」,而穆斯林意思是「順從者」、「實現和平者」。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並認知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順從安拉。表現美善就是崇拜。• 巴孛有「門」之意,巴哈歐拉是「榮耀的上帝」之意,雙顯聖的天啟,巴孛是榮耀上帝顯聖之「門」,也是「天國之門」向人間敞開之意。唯一真神步出天國之門,當人們挪去那障礙靈性之眼的面紗時,就能看見祂。唯一真神步出天國之門要與其子女相會,並與他們永永遠遠在一起。 也就是說(若從天國的角度來看每個天啟天帝所派到人間的顯聖者展現的事蹟),每個宗教創使者都被賦予一個上帝的名號,代表著每個天啟上帝對人類的精神教導的特殊意義與每個天啟要推展之工作的特殊性。人們是透過上帝名號與神聖化身而更認識上帝的。耶穌時代,人類透過祂認識上帝「救世主」的樣子;今天,若人們能學習巴哈歐拉教導,人們就可在祂身上認識「榮耀的上帝」的樣子。這天啟,天帝要讓我們認識祂榮耀的光輝,進入祂創造的天國,在地上就能彷彿在天上,這是無上的恩典與救贖。祂是救苦救難者,自有永有者。 返回主(表)頁面

Tao Te Ching Chapter 7

7th ChapterHeaven and Earth (Creation) is eternal.The reason why Creation is eternal is because the Creator did not create it for Himself.Selflessness is what makes it everlasting. The sage puts others before himself, and thus leads.He does not consider his own risks while helping others, so the risk causes 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