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感知的培養與機構研習課程

這幾個月參加的儒禧研討會,有了更多對課程的理解,想藉這機會來分享個人的理解。

在我開始追求巴哈歐拉,與朋友的互動,是我靈性分享與學習的方式。在前面兩年的學習,所接受的神聖引導,是著重在個人的成長。我常常用經文反思,反思的內容以認識身心靈為重點,我常常試著去觀察自我意識與普世意識對心所產生的差別作用。一開始,我分不清行動的點子是自己的、還是神聖啟迪的,往往是去作了、然後從產生的效應與結果去分辨。常常事情沒有改觀時,我才注意到要好好去反思其中是不是有「自我的成分」,我常常以對經文的理解,看看是否有更進深的理解來檢視淨化與超脫是否有進步。神的帶領是奇妙的,對經文理解的進深與洞悉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後來我發現,理解經文是靠靈性洞悉,神的帶領理解經文就是在加強我們對靈性認知的「看見」,這是靈性感知的培養。

研究時老師會問:「你看見我指給你看的東西了嗎?」那是感官可觀察到的看見;同樣的,神聖引導神要幫助我們看見的,是看見事務下的「本質」,那是一種「心態的運作動向」,也就是佛教徒說的「心法」。真理是一種心法的運作,上帝給我們的戒律或是指導原則,就是我們依照那原則去作,就會看見那「心法」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結果。世間的觀念是一種「世間心法」,那是考慮自我的「心法」,它產生一種結果,就是我們看見的世界。上帝啟示的話語是另一種「心法」,它幫助我們認識上帝的心(意旨),所以讀經文時要去揣摩神的心意。當我們去作了,看見結果的差別,我們才會了解祂為什麼這樣說。所以理解真理是在「行動」中才能領悟上帝的心意,這是我們學習真理該有的態度,它是心態,也是方法。

研讀儒禧課程,我們談要培養一種新的習慣,那習慣是一種「心的」習慣的養成。阿博都巴哈說人類因為缺乏靈性感知的培養,因為靈性感知一直沒去用,失去了其知覺。那靈性感知是一種讓我們可以感覺到造物主存在的知覺,運用那知覺我們可以從其中的作用去觀察造物主與我們的互動,因而認識造物主;從互動中看見造物主的主宰,從認識造物主的主宰中,與祂的旨意配合。所以靈性感知,簡單的說,就是對心的世界的感知,從感知中我們可以觀察而洞悉心的作用的實在,從心的意向(是自我的或轉向神的)觀察作用的差異,從作用中,我們就會開始對上帝的世界有認識,也就是開始有了上帝的知識;從來龍去脈中,我們洞悉了上帝的智慧與上帝的其他屬性,從完美中看見上帝的名號。

阿博都巴哈告訴我們,律法有兩種,一種是永恆不變的,那是發展靈性生命每個靈魂要遵守的;另一種是隨著時代狀態調整的,那是改善人類世界管理的指導原則。前者是攸關個人生命進步的,後者是攸關人類世界的進步發展。上帝教導說的救贖工作,指的是靈魂進步的指導,這是不變的。所以儒禧課程應該是包括兩方面的探索。若我們著重在傳導卻忽略了個人的發展,我們就會發現有行動的門檻跨不過去。行動的動力來自於內在,當門檻跨不過時,意味著內在能力需要培養。這往往與感知能力所觸及到的範圍有關。當我們愈經歷神聖引導(在個人生活或在服務聖道上),對上帝的愛就會得到加強,我們因對祂話語的理解,也更認識祂心意,靈性學習與傳導動力源自於神聖輔助。內心對神沒有感覺,傳導動力就無法持久,也會有困難持續感覺到傳導的喜悅。我感覺到,靈性感知能力的加強應當被視為傳導反思的一部分,活動的數目(可量化)以及靈性感知能力(不可量化)都應被視為研習進程的成長指標。我們也應視靈性感知的培養為行動的一部分。

我們如何培養靈性感知?阿博都巴哈說上帝聖言可以喚醒人類的靈性感知。我感覺渴望對上帝話語的理解,常常沉浸在經文的默思或反思,是靈性感知恢復的關鍵。對上帝話語有感覺,才能與上帝產生交流,才能開始經歷祈禱與默思,那是靠靈性感知的經歷,才能開始觀察其作用的。這些都是靈性漸漸甦醒的徵象。靈性甦醒後,就須開始培養生命,養成靈性生活的習慣,就是培養甦醒的生命。根據不同甦醒程度,所能攝取的「經文份量」就有不同,我們也可以根據對經文飢渴的狀況與吸收理解的狀況,看出甦醒的程度,生命健康的程度。若我們先從自我的學習、從自己的成長看見成長的指標,這指標就可以幫助我們在傳導時知道如何幫助朋友。這也是為什麼阿博都巴哈說我們先要對靈性有飢渴,才能進入靈性;我們也要先進行自我學習,才能好好過生活,在生活中幫助他人。

研習課程是一個符合巴哈歐拉教導原則之實踐的課程,它結合了宗教與科學和諧發展的運作模式,研習、行動、反思與磋商是科學的宗教探索方法,內容關心的是如何將基本原則在生活中化為行動。內容包括個人的靈性發展與人類世界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要致力於靈性感知的強化,以增加對神聖計畫的理解。有了理解就有願景,目標就會更篤定,也更能感覺到神的作工與應許實現的可能。有一個篤定的目標,有著前進與行動的方針,我們就能好好過生活。研習課程是幫助我們能夠好好過地上生活的靈性教育課程,它使我們活出人性、活出神創造我們的樣子。我們在生活中履行義務(遵守戒律以達到個人靈性生命的孕育)與職責(服務聖道以促進人類世界的成長),這是雙重道德目的含意。有了這兩者,第二生命(天國的生命)才能達到完整的孕育,這是這天啟我們傳播的佳音,這是進入天國的應許,這也是靈魂救贖所要達到的境地。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