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哈歐拉啟示的律法中,很強調行為與言語的一致,祂也強調是行為使引導能夠起作用。這其中,與正直是否相關聯?在上帝教導中,提到公正與正直,我們也常常看見這兩個用詞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地方用兩個不同的詞,其中是不是有差異?這裡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這裡先讓我們看一段有關公正、公義(Justice)的經文:
須知,公正 (Justice) 的本質與泉源,均體現在上帝自身的顯示者所制定的律法中,願你們能瞭解其箇中真義。誠然,對於宇宙萬物,祂是至高無上、永不謬誤的公正標準之體現。倘若祂的法律令天上和地下的人心震懾,此法乃公正本身而無他。這些律法的啟示,在人們心中激起的恐懼與不安,就像一個突然斷乳的嬰兒,嚎啕大哭一樣,但願你們能明白。人們若能領悟上帝啟示的目的,必然會拋開他們的恐懼,心中充滿着感恩和喜悅。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 88
從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啟示的律法,只有我們遵循律法時,我們才能體會公正、公義是怎麼一回事。認識公義,必須行在上帝律法中才能洞悉。從這句話也暗示我們,若我們在初接觸上帝律法時,心有恐懼不安感,那是律法本身所起的震懾作用。若我們能安住心,去領悟行在律法所帶來的益處,在其中了解上帝啟示律法的目的,我們就不會再對律法心生恐懼,而反而能因所得到的益處而對上帝充滿讚美與感恩,也會有活在遵循律法中會得到的喜悅。在另一處聖尊說:
一樁正義之舉(Righteous act)所賦與的能量,足令塵土飛上天外之天。它能摧毀所有的束縛,也能使消耗殆盡的力量死灰復燃……
上帝的子民啊!你們必須純潔再純潔;公正再公正……上帝的子民啊!當如此說:能確保祂永恆真理的勝利已清楚的如同太陽,祂在這世界上的贊助者與協助者已載於神聖的經書與聖典裡。這些贊助者指的是上帝眼裡所認可的善行、正直的行為和品德。當今之世,無論誰,若起來協助我等的聖道,並召喚品德可嘉、行為正直的人們有志一同,共襄盛舉,伴隨此舉的影響力無疑將遍及整個世界。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31
這段話告訴我們,「正義之舉」就是「正直」光輝的顯現。當那光輝顯現時,可以讓塵土飛上天外之天,能摧毀所有的束縛,能使消耗殆盡的死灰復燃,其光輝作用之大,就是「起死回生」。這不禁讓我想把這正直光輝與巴哈歐拉所說的,「這天啟的聖言,可以使死者復活」這句話對上關聯。這句話也告訴我們,正直光輝是有程度上的差別的,純潔又純潔的心,可以使正直光輝更加明亮,這正直光輝在世界的散發,是使聖道勝利的基礎。這也是巴哈歐拉一直強調的「行更甚於言」。祂說:
「靈性之子啊!你要有純潔仁慈而光明的心,這樣,才能成為亙古不變的,不滅的,永恆的。」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1
祂又說:
「靈性之子啊!在我眼裡,萬象中最可愛的是公義 (Justice) ;如果你有求於我,就別遠離它;不要忽視它,我才能信賴你。靠它的幫助,你才能用你自己的眼睛來觀察,用不著別人的眼。你才能靠自己的見識來求知,用不著鄰人的智識。把這個在你心裡細想,你該怎麼做。誠然,公義乃是我賜予你的天賦,是我仁愛慈惠的表徵。你要把它放在眼前。」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2
從這兩段話我們可以看出 ── 純潔仁慈的心,是可以看見行為的正直的特質的;而公義的衡量尺度在心中,上帝律法的標準在心中,我們才能不需要倚靠別人來衡量,用上帝教導的標準來衡量,這也需要用自己的洞悉之眼來看,才能達到的「用心中上帝已賜給我們的公義尺度來衡量」。神已賜給每個人天賦,祂把公義的尺度放在我們的心中,所以,把那尺度放在我們的洞察之眼前,這是我們自己要去做的。我們要如何才能更清楚地把那公義衡量的尺度擺在我們洞悉之眼前呢?聖尊說:
「生命之子啊!為了我的愛,行我律法之道,如果你要尋求我的喜悅,得捨棄你自己的私慾。」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38
當我們想去愛神時,我們就能去領悟上帝啟示的律法的目的,我們也會因此蒙神悅納,有神來的喜悅。在行律法中,我們也會去檢視自己的私慾,去放下屬肉體本性中的私心。對神的愛與把心更多的轉向神,我們是會去愈多放下私心的,這放下,讓我們的心更聖潔,有愈多的從神來的「純潔仁慈」,這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見那公義的衡量尺度,用那尺度來衡量自己該如何行,把正直的行為展現出來。由此,我們也知道,神告訴我們首先我們要學會洞悉自己是否還有私心、私慾,洞悉了就要去放下它,如此,我們的心才不會有摻雜,更能準確地去衡量事情。更準確的衡量事情,是要在心裡頭先去掉不純潔的那有私心的雜質的,這也是行在上帝律法中神在幫助我們的。
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世人所說的公正,是就外在行為說的,世間的公正是依據行為結果來衡量的,並未考慮人心的問題,獎賞與懲罰是依據行為的表現作為衡量標準的。我們也知道人心是詭詐的,有包裝出來的好行為,心是有個人利益貪圖的。在法治體制下,是不能看見完全的公義的。但是,上帝鑒察人心,儘管法治下未得到的公平,上帝是公義的,人世間不能解決的,上帝會還人公道的。結果在今生也許看不見,但在來生必產生結果。今生,是眼前看得見的,代表的是物質實在的顯現;而來生,是洞悉之眼看得見的,代表的是靈性實在的顯現。若我們追求神,在今生就能洞悉靈性實在,我們也就會看見在上帝那裡,已經有了衡量的結果,也知道在靈性世界,上帝已經給了我們公道。這也就是碰到不能解決的事情,當我們轉向神時,我們就會看見結果,我們只會更在意神如何衡量我們,而不是人。所以我們談公義,若能將法治的判決與上帝的審判看為「一體」,我們就能洞悉上帝的審判高於世間法治的判決,上帝統權高過世間的最高法庭。上帝統攝的是人心的界域,祂鑒察人心,祂給人的是人心的歸宿,這攸關來生的幸福。公義的層面,心靈層面是要用洞悉之眼去看,它不是肉眼所能看見的。
所以正直是有程度差別的,隨著心靈的淨化,它的光輝更加顯明,它給心靈世界帶來光輝。人心的純潔程度與放下的私心與個人私利的顧慮程度有關,神的作工是在淨化人心,為的是使正直沒有私心的摻雜。真正的正直行為,是沒有摻雜私心的。正直的行為,來自於公義尺度的衡量,公義尺度衡量準確與否,在於遵循上帝律法的程度。這也就是為什麼遵循上帝律法在追求真理正道上那樣的重要了。
上帝律法是「真理法體」,有這施行律法的實體,健康的實體,才能有光輝的散發,正直的行為是「法體」散發出來的光輝。見「法身」,就是我們要看見自己的心是否行在上帝律法中,我們才能看見那「法體」所散發出來的光輝,也就是「正直」。正直是「報身」,能不能圓滿就看我們的清淨心程度。而「心念」,是肉體行為的前身,心念是正直的「化身」,「化身」是指促成行為的「心念」。我們看見「法體」彰顯的光輝「正直」。看見清淨「法身」,就是看見心、行在上帝律法中。看見「報身」,就是看見心散發出的正直光輝,心有來自上帝特質的光輝、上帝的榮光。而看見「化身」,就是看見自己的心有那樣的「心念」,「正念」。法身、報身、化身指的都是心,心的不同層面。它們是一體的,構成人性、內在生命的一體。
所以反思自己是否行在律法上,就是檢視「法身」的狀況。接受聖言,就是接受律法,心是「受體」,「法體」在心中。接受上帝教導,接受巴哈歐拉的聖言,上帝這天啟賜與人類的恩賜就在其中了。
祝福大家!願大家能領受那份上天的恩賜,都接受上天的賜福!聖尊說:
「聖座之子啊!你的聽覺乃是我的聽覺,用它聽吧。你的視覺乃是我的視覺,用它看吧。這樣,在你的靈魂深處,能印證我的崇高聖潔,而我也能見證你的崇高地位。」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 44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