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 48 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譯文]
求學的人,是講究知識的增添的;求道的人,其講究超脫世俗、放下世俗的,才能進入真理的豐富。求道的人,要把各種世間求名利的知見放下,要不斷的消融自我,直到利他時不感覺有「我」在利他的「無為」境地。如果統治者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所作之利民之事就沒有不被成就的。因此治理國家的人,要經常以不騷擾人民為治國之本;如果經常擾民,要人民作這作那的來應自己的「想要」,那他的治理就很難使民心歸順。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與上一章「不行而知,不見而名」是互相呼應的。真理與智慧是向心內求,與塵俗無關。神說讓看世俗的眼為盲,聽世俗的耳為聾,淨空世俗求利益的知識,才能享有真理的真知與那真知中蘊藏的精神財富。享有那上天的財富與智慧,才能使民心歸順,真正取得天下。

塵土之子啊!以你的肉眼為盲,讓你能看到我的聖美;以你的肉耳為聾,讓你能聽到甜蜜和諧的聲音;以你一切的學識為空無所有,讓你能共享我的智慧;潔淨你,遠離那塵俗的富貴,讓你能永遠分享我無窮的財富之洋。除我聖美之外,你的眼無視一切;除我聖言之外,你的耳無聽於一切;除對我的認知外,摒棄你一切所學;如此,以清晰的洞察力,一顆純潔的心與傾聽的耳朵,讓你得以進入我神聖的殿堂。 ──巴哈歐拉 ,隱言經下11

天帝的話語(真理)是運用在多方面的。也就是說,遵循了上帝的話語去做,就會發現其中的智慧與財富。遵循戒律去行,才能發現精神財富;有了那精神財富,也教導人如何獲得那精神財富。給人那精神財富,那才是給人民真正的幸福,且是永恆的幸福。

返回主(表)頁面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