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魚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文]
誰遵循那偉大的「道」,普天下的人們便都會來歸向他,歸向他的人他根據人的善根幫助他們,所以沒有互相妨害的,大家都能心平安而處事泰然。
音樂和美好的食物,使過路的人都為之停步;而一談及「道」時,對大部分的人是那麼平淡而無味兒。雖看它,是看不見,聽它,是聽不著,但「道」所起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這裡亦指 ── 來歸向行道者的,或為了滿足音樂美食而來的,或為了學道而來的,行道者會隨眾生意,使他們之間不互相妨害,大家都能和平安泰。)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這裡的「道」可以「法」來理解。「法」就是生活中事情背後隱藏的緣由與道理,要靠洞察與反思而看到其中的道理。譬如說,在古蘭經有個故事:
故事中卡諾在過河時把船鑿了一個洞,穆薩對卡諾說:「你把船鑿了一個洞,要想使船裡的人淹死嗎?你做了一件悖謬的事!」
事發過後一段時間,卡諾把那事隱藏的道理告訴穆薩:「那隻船,是屬於在海裏工作的幾個窮人的,我使船隻有缺陷,是因為他們的前面有一個國王,要強徵那艘船隻。」 ── 古蘭經第 18 章
這故事的「真理」(或稱道、或稱法)是 ── 「上帝是公義的,祂護衛祂想要護衛的人」。若我們沒有看到天帝護衛的是什麼樣的窮人,也不見窮人即將被剝奪產業,我們又怎知道「卡諾把船鑿了一個洞」其中有神暗中保護的「法」,又那知道其中隱藏著「緣起」的道理與神的智慧。(祂是全知者、全智者)
類似這樣的事在生活中發生著,事情的道理不就是「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嗎? 而這樣緣起的作用不就是「用之不足既」嗎? 當我們跟人說起「道」,告訴人「上帝是公義的,祂護衛祂想護衛者」,給人的感覺是不是這真理「淡乎其無味」呢?與美樂佳餚相比,又有多少人會庭下腳步來聽呢?
靈性之子啊!你該明白這個真理:凡是叫別人遵循公義而自己卻胡作非為的,都不是屬於我的,儘管他奉我的名。 ──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28
國王的作為就是這個真理中所指的「胡作非為」的人。真理真的隱藏在每件事之下,要用我們的洞察之眼去洞悉。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可以以另一種方式理解 ── 因為「道」聽起來乏陳無味,就好像人受到那「外在的無味」、「著相」所阻撓。
神聖不可見的本體之兒女啊!你會受到阻撓,不讓你來愛我。只要提到我,人們便會惶然騷亂。因為人們的心還不能領悟我,人心也不能容納我。 ── 巴哈歐拉,隱言經上66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