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於阿,相去幾何?美之於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眾人昭昭,我獨若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譯文]
恭敬地回應和怠慢地回應,差異有多少?善與惡或美與醜,差別又有多大?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眾人都縱情奔欲於物質世界,興高采烈地享受物質帶來的豐富,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台眺望美景慎重。而我卻獨自淡泊恬靜,無動於衷。混混沌沌(不懂得光鮮自己生活的外在),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疲倦閒散著,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說這是我愚人之心也罷!在眾人前我顯得愚昧無知;眾人智巧光耀,唯獨我愚鈍暗昧;眾人都那麼斤斤計較而顯得精明,唯獨我不在意而顯得單純無趣。我的心彷彿飄洋在遼遠廣闊的大海;又像無停歇吹過的急風。世人都精明靈巧彷彿有很多本領,唯獨我沒有本領好彰顯而顯得愚陋而笨拙。只有我與人不同,以守「道」為貴。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老子這段文字,描繪出佛陀說的「輪迴心」(作的事與世界相當的,法輪是依世間法的)與「超脫輪迴心」的對比。不縱情,不取巧求自己的光耀,要知足,不讓精明踰越真誠…這是老子告訴人們的超脫輪迴心方法。
除我之外,超脫一切,並面向我的聖容,這比你們擁有的一切更為有益。藉由我涵蓋和理解萬事萬物真理之言,上帝之舌證實我的言語為真。—巴哈歐拉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21
這段經文說「超脫一切並將心靈轉向天帝之面容」,這對我們的生命更有益,也就是擁有世上的一切並不能帶給我們生命多少利益。這也是為什麼老子說:「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貴食母」指的是珍惜天帝的心意、愛,而能遵循祂希望我們以簡樸、純善真誠(不用輪迴心)的心去過生活。
你該知道「俗世 (the world)」一詞的意思,是指你不瞭解你們的造物者上帝,而將關注置於除祂以外的所有事物。反過來說,「來世 (life to come)」一詞,指的是使你穩健地走向萬榮所歸者、無與倫比者的上帝之事物。今日,妨礙你們熱愛上帝的事物,除了「俗世」之外無他。避開它吧!這樣你們才能被歸為蒙福者之列。一個人若想以世間的飾物來妝點自己,穿戴錦帽輕裘,享用塵世所提供的種種好處,這不至傷害到他,只要這些沒有造成他和上帝之間障礙的鴻溝。天上和地下一切美好的事物皆為上帝所創,為真正信仰祂的僕人而設。人們哪,吃吧,好好享用上帝允許你們享用的美膳佳餚,莫剝奪了自己享有祂的美妙恩賜。向祂表示感恩和讚美吧,做個真正感恩之人。 —巴哈歐拉 ,巴哈歐拉聖文選粹128
真理往往被世人遺棄,因為真理中的生命(靈性)價值,往往與人們賴以為生的(物質)價值相悖。老子以「我獨若遺」,「我獨若昏」,「我獨悶悶」,「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自侃。這天啟巴哈歐拉的啟示告訴人類,物質是上天賜給人類的恩典之一,人只要不讓財物的裝飾成為。人與上帝之間的鴻溝,祂說「莫剝奪了自己享有祂的美妙恩賜」,並要「向祂表示感恩和讚美」。「貴食母」──也就是知道造物主是我們一切的供應來源,知道祂照料、護佑一切,我們要存感恩心,也與人分享而不炫耀於人。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