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已經不是永不變的『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已經不是永不變的『常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那無形力量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那力量起作用的變化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外在現象是內在奧祕起作用的呈現,裡與外是有著交互的關聯)。這兩者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洞悉創造之奧妙及通往上帝知識的門徑。

與經書意義之連結

為什麼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上帝是無所不能的,但祂的偉大超越了人類的理解極限。我們不能把上帝限制在某個範圍內。……上帝是亙古存在者,是無所不能者,祂的屬性是無限的。祂之所以是上帝,乃是因為祂的光輝、祂的統權是無限的。如果祂受限於人類的觀念,那祂就不是上帝了。……無所不能的至高統權,如此超凡奇妙的神,又怎麼能夠被限制在人類有缺陷思維的範圍內,被術語和定義所概括? ── 阿博都巴哈,弘揚世界和平

祂來自永恒,從未有同儕或夥伴;沒有任何名號可以跟祂的聖名相提並論;沒有任何筆墨能形容祂的本然;也沒有任何唇舌能描繪祂的榮耀,祂將永遠地、無限地超越除祂之外的任何個體之上。 ── 巴哈歐拉,巴哈歐拉聖文選粹78

觀妙與觀徼須要兩種不同的智光,觀『有』之徼須要人性靈的智光,而觀『無』之妙則須要神賜予神聖智光的恩典。追求信仰、追求神,就是希望神賜予神聖智光,幫助我們看見上帝王國的奧祕。

太陽的可見光讓我們看清周圍世界的美麗,智慧之光給予我們知識和理解力。但是,儘管太陽可見光使我們看得見萬物,卻不能給我們認識萬物或理解它們魅力所在的“能力”,因為它沒有智慧和意識。只有“智慧”之光給予我們知識和理解力,沒有它,我們的肉眼就毫無用處。這種智慧之光是所有光明中的最偉大者,因為它出自“神聖之光”。
智慧之光使我們有能力認識和理解一切存在事物,但只有神聖之光能使我們的眼睛看見無形的事物,能使我們看出幾千年後才會大白於天下的真理。是神聖之光讓先知們預見了兩千年後將要發生的事,而我們現在目睹了祂們的遠見變成了現實。所以它就是我們所要尋求的光明,它比其他任何光明更偉大。── 阿博都巴哈,巴黎談話

返回主(表)頁面

Categories: Uncategorized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